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
未尝耽逸乐,终是过焦劳。
归路三山远,遗台万古高。
小臣无分去,定拥堕髯号。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这首诗词表达了仁宗皇帝对自己执政过程中所经历的辛劳和忧虑的感慨和思考。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政殿咨丞弼,
In the political hall, I consult with wise ministers,
经筵引俊髦。
Discussing state affairs with talented officials.
未尝耽逸乐,
Never indulging in leisure and pleasure,
终是过焦劳。
Yet I still end up exhausted and worn out.
归路三山远,
The road back home is far, with three mountains in between,
遗台万古高。
Leaving behind a towering legacy for future generations.
小臣无分去,
As a humble minister, I have no say in my departure,
定拥堕髯号。
Fate pulls me away, leaving me with a long beard in sorrow.
这首诗词通过皇帝的视角,表达了他在执政过程中的辛劳和忧虑。首先,政殿咨丞弼,经筵引俊髦,描述了皇帝与贤明的大臣们一起商议国家大事的情景,展现了皇帝的勤政精神和对国家的关注。
接着,诗中提到皇帝未曾耽溺于逸乐,而是一直过着焦劳的生活。这表明皇帝在执政期间始终专注于国家政务,没有放松过自己,因此身心俱疲。
然后,诗中描述了回宫的路途遥远,有三座山峰相隔,同时提到留下的遗台将成为万世传承的高度。这里表达了皇帝对自己执政的历史价值的思考,意味着他对国家未来的关切和对自己所留下的遗产的期待。
最后,诗中提到作为一个小臣,皇帝对自己的去留无能为力,注定要离开这个世界。他以定拥堕髯号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无奈。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仁宗皇帝在执政过程中的艰辛和忧虑,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奉献和对自己执政价值的思考。同时,通过皇帝的个人经历,也体现了宋代时期的政治氛围和皇帝的责任感。
百卉千花了不存,堕溪飞絮看无痕。家人自作清明节,老子来穿绿暗村。日落啼鸦随野祭,雨余荒蔓上颓垣。道边醉饱休相避,作吏堪羞甚乞墦。
树杪风来玉佩惊,仙香远胜市廛清。细看一段孤高趣,恰似幽人避世情。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春渚连天阔,春风夹岸香。飞花渡水急,生柳向人长。远岫分苍紫,澄波映渺茫。此身萍梗尔,泊处即吾乡。
佳郡望都城,相闻击柝声。宾朋缠执别,耆旧已前迎。彩服当年戏,骊驹此日荣。弦歌应尽在,琴调不须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