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任仲微阅世亭》

志士抱奇策,常苦不得伸。
及其利害出,倏已亡其人。
今古同此恨,愚智竟谁分。
哀哉老任公,英魄久已沦。
惟余亭下柏,阅世盘深根。
纷纷凡草木,几变秋与春。
朝菌与蟪蛄,尽死我独存。
任公不及见,见其贤子孙。
请君利斯奇,仍复大其门。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任仲微阅世亭》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志士抱奇策,常苦不得伸。
及其利害出,倏已亡其人。
今古同此恨,愚智竟谁分。
哀哉老任公,英魄久已沦。
惟余亭下柏,阅世盘深根。
纷纷凡草木,几变秋与春。
朝菌与蟪蛄,尽死我独存。
任公不及见,见其贤子孙。
请君利斯奇,仍复大其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志士抱负未能实现的痛苦和对英才早逝的悲伤。作者感叹历史上和现在都有许多人因为志向和抱负未能得到实现而感到苦恼,而当他们的才能和价值被认可时,他们已经离世。作者对老任公的英勇精神表示哀悼,认为他的才华和才干已经消逝。然而,作者在世界观察中发现,只有亭下的柏树才能真正洞察世事,它见证了无数的变迁,无论是秋天还是春天。其他的生物,如朝露和蟋蟀,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只有作者独自存活。作者希望老任公能够看到他的贤明后代,请求他们继续扩大家族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志士抱负未能实现和英才早逝的悲伤之情。通过对老任公的赞颂和对亭下柏树的描绘,作者展示了对历史和人生变迁的思考。诗中的柏树象征着坚韧和持久,它在世事变迁中扮演着见证者的角色,与其他生物相比,它能够存活下来。这种对柏树的赞美暗示了作者对于坚持和持久精神的推崇。整首诗词通过对人生和历史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志士抱负和英才流逝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传达了对后代的期望和希望。

  • 《感事二首》

    流寓无家浪漫行,全家处处话升平。溪山色外京关色,风雨声中读诵声。王莽历期余数在,董贤恩幸几番新。只应不武空憔悴,自有长歌薇蕨春。

  • 《景泰山送友人》

    白云影里话三生,起坐相从夜共行。谊与云天高也薄,道於泰华重邪轻。酒非贪饮惟知己,诗不求工贵适情。但使忘年成莫逆,何须肉袒负渠荆。

  • 《满江红》

    千里酸风,茂陵客、咸阳古道。宫门夜、马嘶无迹,东关云晓。牵上魏车将汉月,忆君清泪知多少。怅土花、三十六宫墙,秋风袅。浥露兰,啼痕绕。画阑桂,雕香早。便天还知道,和天也老。独出携盘谁送客,刘郎陵上烟迷草。悄渭城、已远月荒凉,波声小。

  •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长千桥外即乌衣,今著屠沽卖菜儿。晋殿吴宫犹碧草,王亭谢馆尽黄鹂。

  • 《说诗》

    文章妙绝有邱迟,一纸书中百首诗。正在将军旗鼓处,忽然花杂草长时。

  • 《游仰山欲游兰若不果怀混融二首》

    欲寻兰若尉知名,獭迳桥头水乱鸣。引领白云人甚远,纵游谁解饮渊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