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罢}稏围僧屋,檀栾隔槿篱。
月池聊濯足,雪壁剩留诗。
里社皆囷廪,钟鱼亦岁时。
平生松隐赋,回首十年迟。
陈造(一一三三~一二○三),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太平州繁昌尉。歷平江府教授,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并权知州事。房州秩满,爲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于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文刊刻行世,陆游爲之序,已佚。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仁和李之藻获抄本,与秦观集同刊于高邮。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元申屠駉《宋故淮南夫子陈公墓志铭》。 陈造诗,以明李之藻刊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诗集外的作品另编一卷。
《仁于庵》是陈造所作的一首宋代诗词。该诗描绘了仁于庵僧屋周围的景色和寺庙内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感悟与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
禾稼收割完毕,僧屋围绕着稻田,檀栾隔开了紫藤篱笆。月亮的倒影在池塘中,可以洗涤我的脚,雪壁上还留有前人的诗作。寺庙中的社稷都有丰富的粮食储备,钟声鱼儿也遵循着季节的规律。我一生都在隐居山林写赋诗,回首望去,十年过得太快。
诗意和赏析:
《仁于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安静而宁谧的田园景象。禾稼收割后的僧屋、紫藤篱笆和月亮的倒影在池塘中,都呈现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意境。诗人通过描写僧屋围绕在稻田周围,表现出农耕文化和宗教信仰的融合。寺庙中的社稷丰收,钟声和鱼儿的季节规律,都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诗人在离开尘世的僧屋中,以隐居山林的方式写赋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回首望去,发现时光过得很快,暗示了人生短暂而宝贵,呼唤人们珍惜当下,顺应自然的律动。
《仁于庵》通过清新的描写和深邃的感悟,将自然景物与人文之美相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士人追求宁静、向往自然的情感态度。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宁静与和谐的美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时光的关系,以及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咄嗟世与我相疏,岁月推排负壮图。狂客大难兼外监,方回小得胜常奴。胸中累块亦何有,鬲上督邮非所须。径买一舟归自好,五云溪接当家湖。
占断烟霞老一丘,玉岩阅历几春秋。削成四壁开三面,比似他山出一头。几欲登临寻胜概,偶然休沐得佳游。醉磨浓墨书岩石,恨不携琴更少留。
叹人身,如草露。却被晨晖,?转还归土。百载光阴难得住。只恋尘寰,甘受辛中苦。告诸公听我语。跳出凡笼,好觅长生路。早早回头仍返顾。七宝山头,作个云霞侣。
御路丹花映绿槐,瞳瞳日照五门开。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怀抱琼瑶一段奇,通身富贵少人知。四藤击碎还收拾,摊向后都卖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