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边高下拥衡茅,问着人家尽姓饶。
解道银青是吾相,编篱拉刺手如骹。
钱时(一一七五~一二四四),字子是,学者称融堂先生,淳安(今属浙江)人。早年从杨简学,爲朱熹所重。江东提刑袁甫作象山书院,延主讲席。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以布衣召见,赐进士出身,授秘阁校勘,预修国史。后辞归,居乡蜀阜玉屏街北山之冈,创融堂书院。淳祐四年卒,年七十。有《蜀阜集》十八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等,已佚。今存民国十六年徐氏刻《蜀阜存稿》三卷。事见本集卷首《融堂先生行实》,《宋史》卷四○七《杨简传》附。 钱时诗,以《蜀阜存稿》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编爲二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饶氏石井二首》是宋代诗人钱时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井边高下拥衡茅,
问着人家尽姓饶。
解道银青是吾相,
编篱拉刺手如骹。
译文:
在井边高下拥有一座茅草房,
询问过每个人,只有姓饶的回答。
明白道德与仁义是我作为官员的准则,
亲手编织篱笆,手指像骨节一样粗糙。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钱时在饶氏石井旁的景象和他与姓饶的人对话的情景。诗人不仅关注着自己作为官员的道德准则,还表达了他勤劳朴实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井边的高下茅草房,展示了一幅朴素自然的乡村景象。他询问过几个人的姓氏,只有姓饶的人回答。这种对话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和社会关系的关注。接下来,诗人谈到自己作为官员的准则,将道德和仁义看作是他的相位。这反映了他对于治理国家的责任感和对于品德的追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编织篱笆的形象,这象征着他勤劳朴实的生活态度。手指像骨节一样粗糙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他为了生活而努力工作的形象。
整首诗以朴素自然的景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勤劳朴实、重视道德和仁义的品质。通过与姓饶的人的对话,并以自己编织篱笆的形象作为收尾,诗人传递了他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于品德追求的态度。这首诗词既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农村风貌,又抒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