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荆山抵,甘从石印飞。
危巢畏风急,绕树觉星稀。
喜逐行人至,愁随织女归。
倘游明镜里,朝夕动光辉。
李峤,字巨山,赵州贊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弱冠擢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每有大手笔,皆特命峤为之,累迁鸾臺侍郎,知政事,封赵国公。景龙中,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睿宗立,出刺怀州,明皇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峤富于才思,初与王、杨接踵,中与崔、苏齐名,晚诸人没,独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集五十卷,今编诗五卷。
《鹊》是唐代诗人李峤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鹊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中文译文:
鹊鸟不分荆山抵,
它甘愿从石钟飞。
它的巢穴畏惧风的急速,
围绕树木感受星光的稀落。
它喜欢追随行人的归来,
却在我们失落时归去。
如果我们能在明镜中遨游,
我们会在朝夕中发现光辉。
诗意:
诗人通过描绘鹊鸟的形象,比喻了自己在世俗生活中的体验和情感。鹊鸟甘愿飞翔,无畏困难,寻找光明和自由。诗人观察到鹊鸟从巢穴到树上的飞翔,感受到了它对风的畏惧和对星光的追求。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历着喜怒哀乐,善恶荣辱。当我们快乐时,有人与我们同乐;当我们忧愁时,却往往独自承受。如果我们能超越现实,用心灵进行追寻,我们将会发现内心的光辉。
赏析:
本诗通过自然意象鹊鸟,将诗人自身情感抒发和对人生现实的思考融入其中。诗人通过描绘鹊鸟的形象,以及鹊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表达了对于自由和快乐的追求。同时,诗人也意识到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当欢乐时有人相伴,当忧愁时往往孤独自受。然而,诗人鼓励我们通过超越现实,用内心的力量来面对生活。最后一句“倘游明镜里,朝夕动光辉”呼应了诗的开始,通过明镜的比喻,引发读者对于超然境界和自我认知的思考。整首诗音韵和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内心光辉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