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去妇词》

刺促何刺促,东家迎鸾西家哭。
哭声休使东家闻,东家新妇嫁郎君。
满堂笑语看珠翠,夹道风传兰麝薰。
浮云上天花落树,君心一失无回悟。
明知遣妾何所归,饮泪行寻出门路。
青铜镜面无光采,苦心尚在容华改。
东家新妇倾城姿,似妾从前初嫁时。

作者介绍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作品评述

《去妇词》是明代王恭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刺促何刺促,东家迎鸾西家哭。
哭声休使东家闻,东家新妇嫁郎君。
满堂笑语看珠翠,夹道风传兰麝薰。
浮云上天花落树,君心一失无回悟。
明知遣妾何所归,饮泪行寻出门路。
青铜镜面无光采,苦心尚在容华改。
东家新妇倾城姿,似妾从前初嫁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妇人被迫离开婚姻家庭的心情和遭遇。诗词以一种凄凉的语气描绘了妇人的境况。

诗的开头,"刺促何刺促"表达了妇人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她面临着被迫离开家庭的命运,东家欢迎新妇而西家却在哭泣。

接着诗中提到,妇人希望自己的哭声不要让东家听到,因为东家正迎接新妇嫁给丈夫。这表明妇人不愿意成为别人家庭的累赘,她默默忍受着痛苦。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妇人所见到的婚礼场景。满堂笑语,珠翠闪烁,充满喜庆的气氛。夹道间飘来兰麝的香气,暗示了新妇的美丽和高贵。

然而,对于妇人来说,这些喜庆的景象与她内心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感到自己的幸福如同浮云,一瞬间即逝。丈夫的心已经彻底迷失,再也无法回头。

妇人明白自己已经失去了归宿,不知道去向何方。她以泪水为饮,寻找离开的道路。她的容颜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光彩,苦心经营的美貌也已逝去。

最后两句描述了新妇的美丽,与妇人初嫁时的姿态相似。这是对比与反衬,突出了妇人的悲凉命运和她曾经的幸福。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妇人被迫离开家庭、面对新妇的婚礼,展现了妇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妇人的遭遇象征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表达了对婚姻制度的思考和对女性命运的关切。

  • 《示程生二首》

    柴桑风度极清真,地位当齐古逸民。不为儿曹营饱暖,聊将诗句写经纶。喜君自得超遥趣,与世相忘寂寞滨。正欲细论嗟遽别,空惭祖谢响然臻。

  • 《梦方孚若二首》

    仙鬼微茫果是非,不如辽鹤有归期。铸成范蠡何嗟及,绣作平原未必知。歌扇舞裙风雨散,野田荒草古今悲。可怜一觉寒窗梦,犹记联鞍出塞时。

  • 《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

    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

  • 《呈赣守陈千峰先生》

    此行滩最险,犹幸拜先生。身与天俱远,心惟月共明。家书何日到,世路几时平。岁晚嗟寥落,春风独满城。

  • 《宴席赋得姚美人拍筝歌(美人曾在禁中)》

    出帘仍有钿筝随,见罢翻令恨识迟。微收皓腕缠红袖,深遏朱弦低翠眉。忽然高张应繁节,玉指回旋若飞雪。凤箫韶管寂不喧,绣幕纱窗俨秋月。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已愁红脸能佯醉,又恐朱门难再过,昭阳伴里最聪明,出到人间才长成。遥知禁曲难翻处,犹是君王说小名。

  • 《偈倾一百三十三首》

    直下是,直下是。钝鸟不离窠,良驹千万里。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