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云》

秋云放雨静山林,万壑崩湍共一音。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秋云》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秋云放雨静山林,
万壑崩湍共一音。
欲记荒寒无善画,
赖传悲壮有能琴。

中文译文:
秋天的云放下雨,使山林变得宁静,
千万条山壑崩溃成湍急的水流,共同发出一种声音。
如果要描绘这寒凉荒芜的景象,没有任何绘画能够表达,
只能依靠传世的悲壮琴音来传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云雨和山林为主题。作者通过描绘云放雨、山壑崩溃的景象,表现了秋天的静谧与壮美。云雨的降临使得山林变得更加宁静,呈现出一种宁谧的氛围。

诗中提到的 "万壑崩湍" 表示山壑的崩塌形成湍急的水流,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壮丽的感受。这种壮丽不仅是自然景观的表现,也传递了一种激荡人心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象的赞叹和无法言喻之感。作者认为无论多么出色的绘画,都无法完全描绘出这种荒凉寒冷的景象,只能依靠传世的悲壮琴音来传达。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秋天景观的壮丽和静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和对艺术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独特魅力,同时也引起了读者对艺术表达方式的思考。

  • 《漳南十咏·满月池亭》

    有客高怀脱世尘,碧湾晴槛乐游频。无心自合波中月,照影谁分鉴内人。莎砌乱蛙争噪雨,杏梁双燕欲留春。长年老厌趋豪末,来揖孤云作上宾。

  • 《武担山》

    小饮不成醉,清谈多所欣。秋声摇落日,野色乱寒云。心事长千载,腰围更几分。西风丛桂发,倚槛得相闻。

  • 《句》

    谁哀城下酌,不废洛中吟。

  • 《上元观灯》

    月挂墙头杨柳枝,繁灯烂漫玉琉璃。绮罗尽学宫妆样,歌舞休传外国词。满路竞看花灼灼,故京谁念黍离离。他年同侍传柑宴,记取楼前掷果时。

  • 《霜天晓角》

    宝鉴年来微有晕。懒照容华,人远天涯近。昨夜灯花还失信。无心更唱江城引。行过短墙回首认。醉撼花梢,红雨飞成阵。拌了为郎憔悴损。庞儿恰似江梅韵。

  • 《书闰师白莲堂》

    野人禅客合相陪,渐老诗心亦共灰。朱草阶前容不去,白莲常上喜频来。地形各占幽深境,天产俱为散逸材。犹恨东郊西寺远,闲门难并水边开。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