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
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
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作者介绍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刘方平的介绍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邢襄公政会之后.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手法甚是高妙。代表作有《采莲曲》、《望夫石》、《京兆眉》、《月夜》、《寄严八判官》、《代宛转歌二首》、《乌栖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采莲曲》、《月夜》和《春怨》为最著名。《采莲曲》写一窈窕女子(“楚腰”代指“细腰苗条”之意,因古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唱着荆歌,在“落日晴江里”采莲,问她何以如此熟练,答是“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原来是十五岁开始就乘潮采莲了),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清新活泼。《望夫石》吟咏“佳人(望夫)成古石”的感人故事,写那石头上“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石上生长的春日红杏象是佳人施于面上的淡红“薄妆”),构思极为精巧,富有意趣。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二百五十一)。

传闻
  刘方平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是野史里与一些正史里稍有提及他的美貌。因此2013的一些动漫产业也常以刘方平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真可谓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

家庭
  其诗清新亮丽,风格鲜明,是因为他早期的生活幸福,他有一妻三子,长子刘眉,次子刘含,老幺刘霜在文学上都颇有造诣。令人惋惜的他们的诗都失传,以至后人无法瞻仰其才华。
  其妻许氏,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虽在当时女子里才华横溢,但是丑闻连连,曾与寺里僧人有过奸情,刘方平离家四处游玩,便不问家里情况。以至于许氏愈加放肆,最后在偷会情人时跌在雪地里死去了。(选自《古今野史杂谈》)

作品评述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作者寄托思念之情,写出了故乡与他相隔之间的距离和离愁别绪。

诗中,作者提到洛阳的夜晚是清净的,只有一些孤星在长河上倒影,甚为稀疏。秋天过后,他看见了千里迢迢飞翔的候鸟,听到了月光下衣服被敲打的声音。这些景物和声音都增加了他的思乡之情。

他长久以来怀念着西凉的绿色大门,久违了东吴的黄鹄矶。他用心借问客人要送去的书信要寄给他的是谁,心中思念之情不亚于他对两个故乡的怀念。

整首诗以清幽的夜晚为背景,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绪。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听到的声音,抒发了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诗中婉转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苍凉和思念之情。

  • 《夏雨归牧图》

    狂风骤雨暗江千,萧籁山中夏亦寒。独有牧童牛背隐,归来一笠带沦?。

  • 《刘氏兄弟写予真求赞时年七十》

    骨相屯,气宇尘。浊不盈,臞不清。视汝形,肖汝身。无古心,无时名,乃久生,真幸民。

  • 《浔阳馆晚步》

    独下閒阶信杖行,虚空万籁挟秋声。天连淮树千章暗,月照庐峰九叠明。旧信传讹寒雁过,短生催老晓鸡鸣。可忧何止心头事,戌接荆流尚甲兵。

  • 《初闻南湖蛙声成三诗》

    枵花杨柳傍清明,淡沲风光画不成。春到此时须急赏,绕堤今夜有蛙声。

  • 《扬州道宫安下制干朱行甫抚干方巨山连骑相访》

    道院群仙集,高轩二妙来。文章清气足,谈笑老怀开。落木三秋晚,黄花九日催。何当陪胜践,共把蟹螯杯。

  • 《十二时/忆少年》

    戈绨革舃最仁贤。俭德自躬全。忧勤庶政,三十馀年。金风肃,秋渐老,摄调。忱恂遍,群祀号泣诉旻天。缀衣将出,神凝玉几,一夜登仙。弓堕隔苍烟。七月有来同轨,引绋动灵辁。凄怆泪潸然。行号巷哭,薤露声传。东城去路,惊涛忍见江船。憔悴山川。不禁箫鼓咽,山阴处,茂林修竹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