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夜泛舟》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
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
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作者介绍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 ,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薪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刘方平的介绍

  刘方平(生卒年不详),今河南洛阳人,邢襄公政会之后.天宝时名士,却不乐仕进,寄情山水、书画,诗亦有名,擅长绝句。诗风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几笔铺陈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场景,手法甚是高妙。代表作有《采莲曲》、《望夫石》、《京兆眉》、《月夜》、《寄严八判官》、《代宛转歌二首》、《乌栖曲二首》、《春怨》、《梅花落》、《秋夜泛舟》等,其中以《采莲曲》、《月夜》和《春怨》为最著名。《采莲曲》写一窈窕女子(“楚腰”代指“细腰苗条”之意,因古有“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唱着荆歌,在“落日晴江里”采莲,问她何以如此熟练,答是“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原来是十五岁开始就乘潮采莲了),写得十分形象生动,清新活泼。《望夫石》吟咏“佳人(望夫)成古石”的感人故事,写那石头上“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石上生长的春日红杏象是佳人施于面上的淡红“薄妆”),构思极为精巧,富有意趣。诗一卷(全唐诗上卷第二百五十一)。

传闻
  刘方平是当时震惊一时的美男子,史书未曾详细记载其容貌,但是野史里与一些正史里稍有提及他的美貌。因此2013的一些动漫产业也常以刘方平为原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形象,真可谓是才华横溢,才貌双全。

家庭
  其诗清新亮丽,风格鲜明,是因为他早期的生活幸福,他有一妻三子,长子刘眉,次子刘含,老幺刘霜在文学上都颇有造诣。令人惋惜的他们的诗都失传,以至后人无法瞻仰其才华。
  其妻许氏,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虽在当时女子里才华横溢,但是丑闻连连,曾与寺里僧人有过奸情,刘方平离家四处游玩,便不问家里情况。以至于许氏愈加放肆,最后在偷会情人时跌在雪地里死去了。(选自《古今野史杂谈》)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在秋夜中,我在林塘中发出小船,听着虫子的声音和苇叶的沙沙声。月光照耀下,万物影子都因月而存在,千种声音都成为秋的声音。时间的流逝使得岁月变得空虚而晚来,我思念家乡的感觉让我难以忍受。在西北方的浮云之外,伊川流向何方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泛舟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情思念之情,展示了秋天的美和人们在秋夜中的情感。

诗中以林塘夜发舟为开头,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行动,给人一种宁静和神秘的感觉。接着,虫响荻飕飕的描写增加了夜晚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了秋天的静谧。

然后,诗人将目光转向月亮,用“万影皆因月”表达了月光照耀下的自然界的美景。接着,他用“千声各为秋”将秋天的声音与自然景色相结合,进一步展示了秋天的独特魅力。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开始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岁华空复晚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而乡思不堪愁则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诗歌更具情感。

最后两句“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则表达了诗人的遐思之情,思考着远方的风景和伊川的去向。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人情思念之情,展示了秋天的美和人们在秋夜中的情感。诗歌中的意象描写细腻而准确,情感真诚而深刻,给人以思考和共鸣之感。

  • 《秋游六首》

    家住南城水竹涯,乘秋行乐未尝亏。轻寒气候我自家。半醉光阴人莫知。信马天街微雨后,凭栏僧阁晚晴时。十年美景追寻遍,好向风前摘白髭。

  • 《山行》

    山花雨后红,野草风前绿。浩歌归去来,不辱在知足。

  • 《临川陈宪大夫挽词二首》

    五月扁舟忆过门,哀怜逐客为招魂。开樽不惜清泉洁,挥汗相看白雨翻。病起清言惊苦瘦,归休尺牍尚相存。秋风洒涕松楸外,谈笑犹疑对竹轩。

  • 《和赵山甫海棠》

    春风得意酌霞觞,翠袖宁禁白露霜。欲向月宫收剩馥,晓窗强理背时妆。

  • 《送陈霸归闽》

    凉风动行兴,含笑话临途。已得身名了,全忘客道孤。乡程过百越,帆影绕重湖。家在飞鸿外,音书可寄无。

  • 《句》

    烟染绿丝迷别浦,雨催红糁缀长条。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