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擢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叔文败,贬永州司马。宗元少精警绝伦,为文章雄深雅健,踔厉风发,为当时流辈所推仰。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居闲益自刻苦。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读者为之悲恻。元和十年,移柳州刺史。江岭间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集四十五卷,内诗二卷,今编为四卷。
翻译
秋末大地铺满浓霜寒露,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
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村落只见一片古树。
天寒山花疏落寂寞,深涧泉水若断若续。
我久已忘却技巧心计,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
注释
1、南谷:在永州郊外。
2、杪(miǎo)秋:晚秋。杪,树梢。引申为尽头,多指年、月或季节的末尾。
3、幽谷:幽深的山谷。
4、覆:遮盖。
5、唯:只有。
6、寒花:即秋花,寒秋的山花。
7、疏:稀疏。
8、寂历:孤寂,这里指花不繁茂。历,单个。
9、幽泉:深山中流出的泉水。
10、微:指泉水很小。
11、机心:机巧之心,奸诈之心。《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日: ‘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旦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鸟之所以不下,是因为其父有机心。
12、何事:为何。
13、麋鹿:又名四不像,一种珍奇动物。
首联写诗人在晚秋时节,冒着早晨的霜露,走在幽深的山谷之中,字里行间流泻出一种跋涉之苦。其实,诗人现实的生活道路也是如此。首句的“杪秋”本已点明季节,但作者却仍嫌不足,在句尾又以“霜露重重”加重笔墨,进一步渲染了秋之已深。次句的“幽”字,则是强调了诗人所行山谷远离市井,幽深僻静。
接着,具体写经荒村所见。厚厚的黄叶覆盖着小溪上的桥面,荒村唯有古树处处可见,寒天的野花,稀疏零落,大地更显得空旷。山谷深处的泉水声微流缓,水声时断时续,更衬出大地的寂静。几句诗,写尽了南谷秋色和荒村的荒僻景象,给人以衰败、寥落之感。
诗人处境险恶,眼前如此萧疏荒寂的景色,很自然地触动了他的身世之感。作者在《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曾这样说道:“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他也想驱除胸中的郁闷。可是,今天南谷之行却没有使他得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轻松,反而更加重了他的孤独落漠之感。诗最后写的“机心久已忘,何事晾麋鹿”,表面上的超脱放达之态,实际上却反映了欲遣愁绪而不能,从而愁上加愁的心境罢了。
全诗紧扣题目,以标题中的“荒”字笼盖全篇,使诗人笔下的画面,涂上了一层惨淡之色,霜露、幽谷、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和幽泉,无一不在它的笼罩之下,因而有力地突出了荒村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处处不离“杪秋”这个季节,使景物都具有浓厚的时令特色。
诗人笔下的景色写得真实、自然,同时又处处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情憬。诗人特有的心境与眼前寥落衰败的景象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东风一夜催春到。杨柳朝来好。莫辞尊酒重携持。老去情怀能有、几人知。凤台园里新诗伴。不用相追唤。一声清唱落琼卮。千顷西风烟浪、晚云迟。
宫殿沈沈锁碧云,仙葩相倚正敷芬。珠帘翠幄知多少,不碍清香处处闻。
三迳虽荒菊尚存,重阳想见露花繁。那知欲去去不及,病卧他州空断魂。
非本韩国诸公子,胡乃人形心蝮{尴监换虫}。身既入秦而媚秦,肆无忌惮浮商李。狂言著书三十篇,读者能无污脣齿。且言仁义不足用,唯有严刑堪致治。斯言岂足称人言,反悖经常灭天理。且秦为虐犹庶几,名教不容良可耻。昔者韩虔尝篡晋,远遡其源固应尔。吾欲火书而人人,周孔之道
玉关征戍久,空闺人独愁。寒露湿青苔,别来蓬鬓秋。人坐青楼晚,莺语百花时。愁多人易老,断肠君不知。
震雷动地音元寂,白月当空指即迷。天下老师应锁口,此公不肯止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