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在方丈,寂寥无四邻。
秋天月色正,清夜道心真。
大梦观前事,浮名悟此身。
不知庭树意,荣落感何人。
皎然,名昼,姓谢氏,长城人,灵运十世孙也。居杼山,文章儁丽,颜真卿、韦应物竝重之,与之酬倡。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于祕阁。诗七卷。 皎然,福州人。嗣灵峰。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诗二首。(《全唐诗》卷八一五所收皎然为贞元间僧,此为另一人)
《秋宵书事寄吴凭处士》是一首写秋夜思绪万千的诗。诗中描述了身在方丈(佛教寺庙)、四周空旷的寂静境地,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秋天的月色和清夜的宁静,从而发自内心地触动了自身的真正情感和存在意义。
诗中的“真性”指的是人的真实本性,作者处在方丈中,与外界的繁华喧闹隔绝,没有碍扰的心绪,让他能够更加专注地自我思考。他心无旁骛,能够真正地感受到秋天的月色和宁静的夜晚,而不为其他外在的浮华所干扰。
作者在这样的寂静环境中,发现自己的人生陷入了一个“大梦观”中,沉浸在世俗的一切荣辱名利之中,没有回归本真的意识。然而,在这个秋夜中,他苏醒过来,认识到了人的一切荣辱都是虚幻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对内心的悟透和满足。这样的领悟让作者产生了对于庭院里的落叶乃至一草一木的思考:庭树的生长荣耀和凋零感是怎样的?又有哪些人能真正体会到这种感受呢?
总的来说,该诗通过描写秋夜的宁静和月色,以及作者处在方丈中的专注思考,传达了人们应该回归内心、找到自己真实情感和存在意义的思想。同时,诗中也带有对于世俗浮华的批判和对于庭院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作者对于人生本质的深思。
闲吟鲍照赋,更起屈平愁。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
晓从千骑越重闉,轧轧篮舆渡古津。万叠青山烟漠漠,一溪寒水石粼粼。笑携红袖寻莲社,醉折黄花上葛巾。此会从今成故事,他年应记座中人。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一点微云何处来,散作人间三日雨。晓来忽推窗,所见非常处。白玉作楼台,烂银为国土。盐官王老师,偈颂一百五十首欢喜无著处。拈起须弥槌,击动虚空皷。清音闻远近,雅韵贯今古。法眼和一通,听之犹莽卤。古人有言兮,千年田,八百主。
浮阳横巨浸,南巷拥旌旃。别带秦城雨,行闻魏国蝉。碛鸿来每后,朝日见常先。东鄙云霞广,高林间水天。
太守龙为马,将军金作车。香飘十里风,风下绿珠歌。莫怪坐上客,叹君庭前花。明朝此池馆,不是石崇家。
娲皇识五石,炼之能补天。补天有何迹,五石世不传。五石岂不传,人心禀灵坚。一日彝伦叙,千年造化全。此石经几炼,天亦经几补。火候吾有之,吾师鲁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