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蟾成晕露成霜,玉箭添筹怨漏长。
四载归心同骑省,半分仙骨过东阳。
惊猿久负排巢客,乘驷谁轻喻蜀郎。
掩鼻裁诗多感慨,吟馀星斗转秋潢。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秋夕感怀》是宋代诗人宋庠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夕夜晚的景象,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内心感慨,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
译文:
风蟾成晕露成霜,
玉箭添筹怨漏长。
四载归心同骑省,
半分仙骨过东阳。
惊猿久负排巢客,
乘驷谁轻喻蜀郎。
掩鼻裁诗多感慨,
吟馀星斗转秋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秋夕夜晚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运用寓意的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绪。
首先,诗中的"风蟾成晕露成霜"描绘了秋夜中的月亮被云雾所遮掩,露水凝结成霜,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忧思。接着,"玉箭添筹怨漏长"一句运用了玉箭和怨漏的形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漫长,增加了对无尽等待和思念的描绘。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归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四载归心同骑省"表明诗人已经四年未能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半分仙骨过东阳"则暗示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仙人,因为半个身躯已经过了东阳,意味着心灵已经飞回故乡。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的境遇和身份的转变。"惊猿久负排巢客"表明诗人久居外地,思念故乡。"乘驷谁轻喻蜀郎"则表达了诗人在外地的行囊与骑马的轻盈,暗示了诗人的贫困和艰辛。
最后两句"掩鼻裁诗多感慨,吟馀星斗转秋潢"表达了诗人的情绪和感慨。"掩鼻裁诗多感慨"意味着诗人的诗作充满了情感和感慨。"吟馀星斗转秋潢"则以星斗的运行暗示时间的流转,秋天的景色也在转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变化。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夕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感慨,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融入其中。通过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动荡与变化,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
花闻花落总无情,赢得诗人百感生。今日东兰看梨雪,坡仙去后岁清明。
隐居家住玉山阿,新制茅堂接薜萝。悲翠飞来春雨歇,麝香眠处落花多。《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明日扁舟入青浦,不堪离思隔沧波。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薄暮行人息,角声吹已残。城空群犬吠,明月照关山。四望何所见,烟苍树团团。但闻流水声,不见飞鸟还。故园天一角,时危路间关。避地方云始,整驾何当旋。故人同此夕,若为怀抱宽。
逋仙解道影南斜,二百年来蔑以加。别有脱胎诗一句,自从梅后更无花。
猛觉冰生颊,孤吟翻欲狂。汲泉溪作冻,移火月吞光。渍米频拈稗,开薪再剪霜。夜炊一幽事,仆仆不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