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北窗静,柏烟生鼎迟。
雨蕉寒入座,风竹暗侵篱。
贝叶谈无相,桃花现不疑。
叩床呼椎子,怜到暮钟时。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晚十咏·暝坐》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暝坐时,我隐居在竹林的北窗旁,室内静谧无声。炊烟从古柏之间升起,升腾缓慢。雨水打湿了庭院的蕉叶,使得座位显得更加凉冷。微风吹过,竹子摇曳,逐渐侵蚀着篱笆的影子。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心无旁骛,与一片贝叶对话,寻找无相之道。此刻,桃花绽放,但我却不为其所动,不为其美所迷惑。我只尽情地敲击床榻,呼唤着椎子的声音,仿佛在倾听着暮钟的敲响。
诗意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思考和寻求。北窗静谧,柏烟缓升,雨水湿润庭院,风吹竹摇,都呈现出宁静而凉爽的秋日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沉思冥想,与周围的自然景物进行交流。他观察贝叶、桃花,但并不为外在的美所动摇,而是追求无相之道,寻找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他通过敲击床榻、呼唤椎子的声音,与时间的流逝产生共鸣,表达了对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追求。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与外在世界的交流,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超越。通过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视。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宁静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秋日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思考与追求。
咄嗟世与我相疏,岁月推排负壮图。狂客大难兼外监,方回小得胜常奴。胸中累块亦何有,鬲上督邮非所须。径买一舟归自好,五云溪接当家湖。
占断烟霞老一丘,玉岩阅历几春秋。削成四壁开三面,比似他山出一头。几欲登临寻胜概,偶然休沐得佳游。醉磨浓墨书岩石,恨不携琴更少留。
叹人身,如草露。却被晨晖,?转还归土。百载光阴难得住。只恋尘寰,甘受辛中苦。告诸公听我语。跳出凡笼,好觅长生路。早早回头仍返顾。七宝山头,作个云霞侣。
御路丹花映绿槐,瞳瞳日照五门开。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怀抱琼瑶一段奇,通身富贵少人知。四藤击碎还收拾,摊向后都卖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