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不成寝,何人慰寂寥。
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
静语窗灯暗,归心海寺遥。
唯应释慧远,莲社为相招。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爲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謚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着,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爲底本。
《秋晚客舍寄故山友僧》是宋代释智圆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隐几不成寝,何人慰寂寥。
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
静语窗灯暗,归心海寺遥。
唯应释慧远,莲社为相招。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主人公身处客舍,思念远方的友人僧侣。诗人感叹自己独自一人,难以入眠,希望有人能够来安慰这寂寥的心境。在寂静的夜晚,空阶上传来蟋蟀的鸣叫声,寒雨滴落在芭蕉上,增加了凄凉的氛围。窗外的灯光昏暗,宛如静谧的语言,而远方的海寺成为了归心的目标,但离得如此遥远。唯有释慧远这位僧侣朋友,似乎能够回应诗人的思念之情,邀请他加入莲社(佛教修行的地方),成为彼此的知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隐几不成寝,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失眠和寂寞,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空虚和无助。通过空阶鸣蟋蟀、寒雨滴芭蕉等景物的描写,诗人进一步加强了孤独和凄凉的氛围,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他的心境。然而,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海寺,寄望于能够找到慰藉和归属感,而唯有释慧远这位友人僧侣,被诗人视为救赎的存在,莲社成为了他们相聚的地方。整首诗以孤寂为线索,表现了人在寂寞中寻求心灵安慰和归属的渴望,以及友情和信仰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大雨困淋漓,小雨伤霢霈。哀哉南亩人,日夜涂手足。入仓无一粒,敢望祈报福。余功归老圃,畦菜青满目。长官却野馈,性命赦鸡鹜。何须问清白,荐德刍一束。归来辍食叹,每悔釜炊玉。青衫尚如此,何况膏粱腹。愿君少自宽,谋远须食肉。
安乐窝中诗一编,自歌自咏自怡然。陶鎔水石闲勋业,铨择风花静事权。意去乍乘千里马,兴来初上九重天。忺时更改三两字,醉后吟哦五七篇。直恐心通云外月,又疑身是洞中仙。银河汹涌翻晴浪,玉树查牙生紫烟。万物有情皆可状,百骸无病不能蠲。命题滥被神相助,得句谬为人所传。
生得粟来大,妆成蜡样黄。落金遮蚁穴,酿蜜满蜂房。月下高低影,风前远近蚝。夜深清到骨,幽梦绕胡床。
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片月忽临池,双蛾忆画时。光浮空似粉,影散不成眉。孤枕应惊梦,寒林正入帷。情知两处望,莫怨独相思。
水夫住在长江边,年年捉送装兵船。上水下水不计数,但见船来点夫去。十家门派一夫行,生死向前无怨声。衣中何有苦搜索,身无钱使夜当缚。遭他鞭挞无完肤,行迟还用刀箭驱。掣刀在腰箭在手,人命贱同豕与狗。射死纷纷满路尸,那敢问人死者谁?爷娘养汝才得力,送汝出门倚门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