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树今无一叶留,日边云暗使人愁。
独怜扬子湾头岸,犹有黄花恋晚秋。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晚即事三首》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描绘了秋天傍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叹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霜树今无一叶留,
日边云暗使人愁。
独怜扬子湾头岸,
犹有黄花恋晚秋。
第二首:
苍苍楚水泛孤舟,
风急天高雁北游。
隔岸烟村人未去,
秋山独见夕阳流。
第三首: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岳阳楼上月,
楼高似有若无多。
以下是对每首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诗描绘了秋天树叶凋零的景象。霜已经使树叶全部凋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中的云彩暗沉,给人一种忧愁的感觉。然而,诗人独自站在扬子湾的岸边,独自欣赏着黄花依然盛开的景象,仿佛是花儿对晚秋深深的眷恋。
第二首诗以楚水为背景,描述了一艘孤舟在苍茫的江水上漂荡。秋天的风很猛,天空很高,候鸟正在向北方迁徙。对岸的村庄上升起了炊烟,说明人们还未离去,只有秋山独自见证夕阳的流逝。
第三首诗以湖光和秋月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美丽夜景的赞美。湖面上没有风,恍若一面未经磨砺的镜子。远望岳阳楼上的秋月,楼高得仿佛无边无际,给人以虚无的感觉。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展现了湖光、秋月以及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这组诗词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秋天的独特情感。从凋零的树叶到扬子湾的黄花,从楚水的孤舟到秋山的夕阳,再到湖光秋月和岳阳楼的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展现了秋天的变幻和美丽。整组诗词以其清新、雅致的表达方式,给读者带来了对秋天的思考和感悟,使人们在诗意的世界中领略到秋天的韵味和情趣。
撩我思家第一篇。
何必问蓍龟,行藏自可期。但逢公道日,即是命通时。乐善知无厌,操心幸不欺。岂能花下泪,长似去年垂。
乌鹊填门雪满除,倩谁骑马谢双鱼。苦吟孙楚三年别,饥卧袁家一病余。仕宦吾人聊复尔,梦魂今夜定何如。钓台多是西征客,莫道渠能赋子虚。
大罗山上客,后主是宗亲。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荒年家口众,少日鬓毛新。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
素节轻盈珠影匀,何人巧思间成文。闲垂别殿风应度,半掩行宫麝欲薰。绣户远笼寒焰重,玉楼高挂曙光分。无情几恨黄昏月,才到如钩便堕云。
酒渴上安市,甘寒为解园。鹅儿黄不见,空见鹭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