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有二传凶问,九月初三记庭辰。
客里偶然逢此日,淮思江望泪痕新。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秋思七言八首》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作品。这首诗以七言绝句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在秋天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七十二岁传来凶信,九月初三纪念祭祀。
偶然在客居之地逢到这一天,怀念淮河和江水,泪痕又新添。
诗意和赏析:
《秋思七言八首》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了七旬有二传来凶信,表明作者已经七十二岁,而在这个年纪,接收到凶信无疑是一种打击。接着,诗人纪念了九月初三这个特殊的节日,可能是为了祭祀或怀念逝去的亲人。在身处异地的客居之地,作者偶然遇到了这个纪念的日子,使他更加怀念家乡的淮河和江水。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和思念之情,泪痕再次涌上眼眶。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思乡之情。通过对时间、地点和情感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思念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诗中的淮河和江水成为代表着家乡和故土的象征,更加凸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婉约而含蓄,通过简短的文字传递出浓烈的思乡之情,引起读者的共鸣。
五马东来,人歌襦夸,春晚棠阴绿如许。草堂诗梦,应费湖中箫鼓。清香生画戟、连嘉树。父老踏歌、道君侯来何暮。容易君侯又归去。凤凰池上,去作九州霖雨。儿童骑竹马,沙堤路。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疋;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
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黄河流出有浮桥,晋国归人此路遥。若傍阑干千里望,北风驱马雨萧萧。
十驿征涂雪塞川,玉溪乍到意醒然。家声盍继舍人样,台治遥分刺史天。感慨壮游词绚锦,笑谈登最地流钱。邦侯傥记论交旧,应有新诗寄日边。
漳南开士好丛林,慧剑何年出水心。独往便应诸漏尽,相逢未免故情深。槛窥山鸟有真意,窗听海潮非世音。一笑上方人事好,不知衰境两侵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