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思二首》

碧窗斜日蔼深晖,愁听寒螀泪湿衣。
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
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居延城外又移军。

作者介绍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张仲素的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作品评述

《秋思二首》是唐代诗人张仲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碧色的窗户斜照着日光,光芒映照得深邃明亮。
我愁苦地听着秋天寒冷的螀鸟,泪水湿透了我的衣衫。
在梦中,清晰地看见边关的塞外,却不知道何路能通往金微。
秋天的夜晚静谧无云,断断续续听到雁鸿的声音,一直到天明。
我想寄送我的征衣来询问消息,但居延城外军队又迁徙了。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念和对边疆战事的担忧之情。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同时也通过塞外的景象和军队的迁徙,表达了战乱和动荡时期人们的无奈和忧虑。

赏析:
《秋思二首》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的碧窗斜日、寒螀泪湿衣等描写形象生动,展现了秋天的凄凉和寂寞。同时,诗人通过梦境中的关塞和军队的迁徙,表达了对边疆战事的关注和对家园安危的担忧之情。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战乱时代的无奈和忧虑。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色和边疆动荡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命运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家园和国家的关切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以及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反思。整体上,这首诗词在简短的篇幅内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苍桧》

    北风卷野天昼晦,雨如弩镞穿屋背。老夫下床行蹑履,稚子抱书坐持盖。岂无长楸与巨竹,干折枝携共颠沛。孰能不动安如山?屹立庭前独苍桧。

  • 《二月十一日晓发龙山风顺》

    繁华销歇市朝空,此地何堪着固穷。久似坎蛙居井底,忽如野鹤出笼中。宿酲夜解催花雨,归棹春乘上水风。及得清明到家否,新芽茶绿牡丹红。

  • 《不寐》

    闰年九月已重裘,说著功名即自羞。病骨不禁霜气峭,高风正送雁声遒。半杯浊酒如欺老,一点青灯欲诉愁。不寐裁诗真习气,输它睡足向黄州。

  • 《句》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 《边馆逢贺秀才》

    贫病无疏我与君,不知何事久离群。鹿裘共弊同为客,龙阙将移拟献文。空馆夕阳鸦绕树,荒城寒色雁和云。不堪吟断边笳晓,叶落东西客又分。

  • 《韵语答永叔内翰》

    世人作肥字,正如论馒头。厚皮虽然佳,俗物已可羞。字法叹中绝,今将五十秋。近日稍稍贵,追踪慕前流。曾未三数人,得与古昔俦。古人皆能书,独其贤者留。後世不推此,但务於书求。不知前日工,随纸泯已休。颜书苟不佳,世岂不宝收。设如杨凝式,言且直节修。又若李廷中,清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