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夏雨既少,穉秋云亦无。
枯池罢桔槔,蔫花委芙蕖。
不糁漫藜藿,不爨空樵苏。
苏州亦有言,家人笑著书。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歷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干道七年(一一七一),爲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秋暑炽甚忍饥偶作书季直弟以诗见嘲因次韵》是宋代喻良能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夏末秋初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干旱和丰收的思考,并以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忍饥之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秋天的炎热太过了,我忍饥挨饿之际,不禁写下这首诗,给季直弟看,以应对他用诗作嘲笑。夏雨已经很少,秋天的云彩也没有了。干枯的池塘被废弃,萎靡的花儿低垂着。没有丰盛的杂粮可以填饱肚子,也没有柴火可以煮饭取暖。苏州也有这样的说法,家人们嘲笑我写书。
这首诗词的诗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景象的描绘:作者通过描绘夏雨稀少和秋云消散的景象,展示了干旱和丰收困境下的荒凉景象。枯池和蔫花的描写,凸显了生机的凋零和困顿。
2. 忍饥之苦的表达:诗中提到作者忍饥挨饿,没有丰盛的粮食和柴火,暗示了作者面对困境的艰辛和无奈。这种自嘲的描写,彰显了作者对于现实的坦然和幽默的态度。
3. 家人的嘲笑:最后两句诗中提到家人嘲笑作者写书,这是对于文人境遇的写照。家人们或许觉得写书无用,以此讽刺作者的行为,暗示了文人的孤独和辛酸。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自然景象和个人遭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干旱和丰收之际的心情和思考。在荒凉的环境中,作者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苦闷和自嘲,同时也展现了对于现实的坦然和幽默的态度。这种写作方式,既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又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境。
夫子清贫不耐冬,书斋还费纸重重。窗明晓日従教入,帐厚霜飚定不容。京兆牛衣聊可藉,公孙布被旋须缝。吴绫蜀锦非嫌汝,简淡为生要易供。
阳春被华旦,草木蒙恩私。沉沉幽兰,不得同其施。女萝托乔松,光彩纷葳蕤。游尘薄雄风,光景低郁仪。岩花落深涧,甘为井底泥。升沉固难量,宁复论高卑。佳人去已远,良遇安可期。流年易凋落荣盛能几时。促席具樽酒,不醉夫何为。
山僧种竹数千个,堂户清阴日日浓。从便寄栖天外凤,等閒梦化缽中龙。护余贝叶云无迹,刺破苔痕石有踪。老去要盟莲社约,一枝携取策龙锺。
僻地好泉石,何人曾陆沈?不知青嶂外,更有白云深。因此见乔木,几回思旧林。殷勤猿与鸟,惟我独何心。
雨后烟景绿,晴天散馀霞。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花落时欲暮,见此令人嗟。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邑有桐乡爱,山馀黍谷暄。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野竹多微径,严泉岂一源。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邛杖堪扶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