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日杂兴》

横烟下平林,闲云依袤岭。
寓想高鸿背,游目凌倒景。
吁嗟老于行,末路未遑骋。
晚岁竟如何,三叹心耿耿。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秋日杂兴》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年华逝去和人生终将衰老的忧思。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横烟下平林,
闲云依袤岭。
寓想高鸿背,
游目凌倒景。
吁嗟老于行,
末路未遑骋。
晚岁竟如何,
三叹心耿耿。

这首诗意蕴含丰富,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自身感慨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横烟下平林的景象,闲云依袤岭。这里的横烟和闲云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展示了秋日的宜人氛围。袤岭的描写则增添了山水的层次感,并与横烟、闲云形成了和谐的画面。

接下来,诗人通过寓想高鸿背、游目凌倒景的表达,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物相结合。高鸿背意味着逆风而行,游目凌倒景则暗示着眼前景象变幻莫测。这种描绘与诗人内心的感叹相呼应,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思考。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吁嗟老于行,末路未遑骋。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自己年龄的担忧和对未来可能失去机会的忧虑。晚岁竟如何,三叹心耿耿。最后,诗人用三叹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虑,表明他对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感到深深的思考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秋日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年华流逝和人生短暂的忧思。诗人通过景物与心境的交织,表达了对困难和挫折的思考,以及对年老和未来的忧虑。整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传递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时光流逝的思考。

  • 《流憩》

    苍崖万仞倚空寒,一道飞泉泻半山。到此倚栏聊植杖,少时款款入松关。

  • 《食杨梅三首》

    年年梅里见诸杨,火齐堆盘更有香。风味十分如荔子,何妨盛著绛纱囊。

  •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天寒人寒,五蕴山头仔细看。风动幡动,明眼人前休说梦。

  • 《题左溪齐云阁》

    篮舆游古寺,危阁倚天外。山川混一色,云霞忽万态。啼鸟声交呼,牧竖歌相对。凭栏增气味,披襟绝埃壒。飞泉出阴窅,清风来相背。文酒欢宾朋,乐哉时祶带。

  • 《赠韦八》

    辞君岁久见君初,白发惊嗟两有馀。容鬓别来今至此,心情料取合何如。曾同曲水花亭醉,亦共华阳竹院居。岂料天南相见夜,哀猿瘴雾宿匡庐。

  • 《感遇》

    我以善勉汝,汝谓出訾毁;置之不复言,意又不能已。为善如筑台。成功由积累,中休犹不可,况本无基址。未言破万卷,日且读十纸,学虽在力行,要是从此始。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