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文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鬬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復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八。勃好读书,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引被覆面而卧,忽起书之,不易一字,时人谓之腹藁。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勃有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卷。
诗词的中文译文:
《秋日仙游观赠道士(一作骆宾王诗)》
石图分帝宇,银牒洞灵宫。
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
雾浓金灶静,云暗玉坛空。
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林泉明月在,诗酒故人同。
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在唐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应该是在仙游观赠送给一位道士。诗人通过描写景色原本质朴却又富有神秘感的仙游观,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宁静和祥和。
在第一联中,诗人描述了仙游观的庭院和宫殿,用“石图分帝宇”形容庭院中宛如分割着皇帝的宇宙之图,而“银牒洞灵宫”则让人想到了灵异的仙境。
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联中,描述了仙游观中别开生面的丹房和茅庐。诗人以“回丹萦岫室”、“复翠上岩栊”来形容仙游观内的丹房和茅庐,使人感觉仿佛置身于幽静的山林之中。
第三联描绘了仙游观内晃动的雾气、空洞的玉坛,给人一种虚幻和空灵的感觉。
第四联中,诗人写了野花常常沾满露水,山叶在风中自然吟唱,凸显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最后,诗人将林中泉水和明亮的月光与诗和酒、故友相联系,表达了与友人一同欣赏自然美,共享诗酒的愿望。
最后两句“待余逢石髓,从尔命飞鸿”,表达了诗人愿望在仙游观中获得更高的境界,实现自己的诗篇和人生的升华。
这首诗词以其精致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友情的赞美和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仙游观的景物和情感,诗人使读者仿佛能够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岳背三冬雪,真同不夜城。野云何晃荡,涧水助空明。行橐多新句,青山有旧盟。堂堂身世事,渠谩说三生。
小葺茅茨紫翠间,门当宫道不曾关。剪裁风月聊堪醉,奔走尘寰出老颜。半局残棋消白昼,十年归梦满青山。江城今可徘徊处,莫怪频频此往还。
弄水余英溪畔。绮罗香、日迟风慢。桃花春浸一篙深,画桥东、柳低烟远。涨绿流红空满眼。倚兰桡、旧愁无限。莫把鸳鸯惊飞去,要歌时、少低檀板。
心清时自暑。
淅东歌舞望旌麾,远泛樵风羽綄飞。论撰内通仙殿籍,拜兴安别夕良闱。老人日俟刘公至,狂客今无贺监归。闻有新诗频寄我,莫嗟梅雨裛朝衣。
瓜洲相望隔山椒,烟树光中扬子桥。夜静衔枚莫轻语,草间惟恐有鸱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