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秋日同刘方明游石师岩》

翠合峰峦万叶稠,云擎佛屋出岩幽。
秋光不到庭阴树,晓日先明竹外楼。
户牖高低分世界,川原远近失汀洲。
阳休示我真消息,更在灵山最上头。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秋日同刘方明游石师岩》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与刘方明一同游览石师岩的景色,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文的情感。

诗中提到了翠绿的峰峦和茂密的树叶,形容了山岩幽静的景色。庭院的树木被秋光所照耀,而竹外的楼台则在清晨的阳光中显得更加明亮。诗人通过描绘景色的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恬淡的氛围。

诗中还提到了房屋的窗户和屋檐,将世界分为高低。川原的远近也失去了汀洲的景象。这种对于空间的描述,暗示了诗人超越尘世的心境,将自然景色与人世间的喧嚣分隔开来。

最后两句描写了阳光的停歇和灵山的高耸,似乎在提醒诗人要寻求真正的消息和灵感。这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追求内在精神和超越尘世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和心灵的共鸣。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色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和灵感的追求。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和谐,以及对于内在世界的探索和追寻。

  • 《和钱德循书怀》

    咄嗟世与我相疏,岁月推排负壮图。狂客大难兼外监,方回小得胜常奴。胸中累块亦何有,鬲上督邮非所须。径买一舟归自好,五云溪接当家湖。

  • 《题三岩》

    占断烟霞老一丘,玉岩阅历几春秋。削成四壁开三面,比似他山出一头。几欲登临寻胜概,偶然休沐得佳游。醉磨浓墨书岩石,恨不携琴更少留。

  • 《苏幕遮 劝世》

    叹人身,如草露。却被晨晖,?转还归土。百载光阴难得住。只恋尘寰,甘受辛中苦。告诸公听我语。跳出凡笼,好觅长生路。早早回头仍返顾。七宝山头,作个云霞侣。

  • 《汴京纪事二十首》

    御路丹花映绿槐,瞳瞳日照五门开。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

  • 《耕园驿》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 《琼上人之杭》

    怀抱琼瑶一段奇,通身富贵少人知。四藤击碎还收拾,摊向后都卖与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