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遍山光暮雨收,落霞孤鹜点清秋。
蜀天地暖知无雁,不怕愁声稳上楼。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秋日登楼》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光被夕阳洗净,暮雨渐渐停歇。
夕阳将落霞点缀,孤独的鹜鸟映衬清秋。
在温暖的蜀地,已经没有候鸟南飞的声音,
我登上楼台,不再畏惧忧伤的呼声。
诗意:
《秋日登楼》描绘了一个秋日傍晚的景色,以及诗人登上楼台的心境。诗中以山光、夕阳、落霞、鹜鸟等意象来表现秋天的美景,暗示着秋日的宁静和寂寥。诗人在这个安静的时刻登上楼台,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不再畏惧忧伤的呼声,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豁达开朗的心态。
赏析:
《秋日登楼》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通过独特的意象呈现出一种恬静宁和的氛围。诗人运用了山光、夕阳、落霞、鹜鸟等形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现出大自然在秋季的宁静和美丽。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登上楼台,展现出一种从容自信的心态,不再受到忧伤的困扰。整首诗以简约明快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将秋天的静谧与人的心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到的表达,传达了秋天的美好和诗人内心的平和。它展示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并以此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和忧伤时能够保持坚定和积极的心态。读者在欣赏这首诗词时,可以沉浸在其中,感受到秋天的宁静和诗人的坚定,体味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力量。
赠京兆蓝党谢敬人休执著,莫贪求。心头休要起闲愁。住行处,常自由。能如此,应真修。擒猿捉马炼霜*。行功成,赴十洲。
刺绣在深闺,总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帘垂地。弱线手频挑,碧绿青红异。若遣绣鸳鸯,但绣鸳鸯睡。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今秋乃淫雨,仲月来寒风。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愿腾六尺马,背若孤征鸿。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奋飞既胡越,局促伤樊笼。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嘉蔬没混浊,时菊碎榛丛。鹰隼亦屈猛,乌鸢何所蒙。式瞻北邻居,取适
清欢少有虚三日,剧饮未尝过五分。相见心中无别事,不评兴废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