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787—850年1月26日),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诗人;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汉书》、《左氏春秋》。穆宗即位之初,禁中书诏典册,多出其手。历任翰林学士、浙西观察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左仆射、并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和武宗开成五年(840年)两度为相。主政期间,重视边防,力主削弱藩镇,巩固中央集权,使晚唐内忧外患的局面得到暂时的安定。
公元844年,辅佐武宗讨伐擅袭泽潞节度使位的刘缜,平定泽、涟等五州。功成,加太尉赐封卫国公;李德裕长期与李宗闵及牛僧儒为首的朋党斗争,后人称为“牛李党争”,延续40年,牛李党争最早可上溯唐宪宗时文饶父吉甫与牛等的矛盾,纵观史实,文饶执政功勋卓著,威震天下;牛党执政,无所作为,国势日弱,武宗即位,信用文饶,一扫朋党,内平河北藩镇,强藩觫手;外击破回纥,威震土蕃、南诏;唐室几竟中兴,宣宗即位,嫉文饶威名,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再贬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区大林乡附近)司户,次年正月抵达。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十二月十日(850年1月26日)卒于贬所,终年63岁;李德裕逝后10年被追封为太子少保、卫国公,赠尚书左仆射。公元849年,李德裕病逝在崖州。与他同时代的李商隐称他为“成万古之良相,为一代之高士”。近代梁启超把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古代六大政治家之一。然而,与上述五个人比起来,李德裕的名字毕竟不响,之所以不响,是不是因为在“会昌中兴”和“牛李党争”的问题上,他太平均用力了呢?
李德裕在琼期间,著书立说,奖善嫉恶,备受海南人民敬仰,生前代表作有《会昌一品集》、《左岸书城》、《次柳氏旧闻》等。中国象棋发明者。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是唐代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诗意:
这首诗词以秋日登上郡楼,远望赞皇山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乡愁、流离之苦的感慨。诗人回忆起昔日怀揣着青春和抱负的人们,他们曾在故乡抱有理想和追求,在离乡之时希望能够有所成就。而诗人自己则是一个飘泊的人,他的命运像漂浮的蓬草一样随波逐流,无法回到故乡。此刻,诗人因病而感叹,回忆起往事,感受到秋天的凄凉,悲叹岁月的流逝。他遥望北方指向邯郸的道路,意识到自己恐怕无法回到故乡了。
赏析:
李德裕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景色和意象相互呼应,表达出诗人对流离失所的遭遇和内心的苦闷。通过描写昔日的怀想和对未来的迷茫,诗人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归乡的渴望。诗人借助秋天的凄凉和北方的方向,给人一种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感,同时也传达了对流亡生活的痛苦和对家乡的眷恋。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情的意境,唤起了人们对故乡情感的共鸣。它通过对个体命运的描摹,抒发了人们对家乡、归宿和人生意义的追求。李德裕以朴实而含蓄的笔触,传达了人情世故和人生苦乐的真实感受,使读者在凝练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深深的思索和情感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