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美春工用意多,剪裁琼蕊缀庭柯。
妍辞重识梁园赋,寡和还推郢国歌。
莫叹馀花皆惨悴,共看修柏自婆娑。
尊前谩爱风光好,不见山阴泛棹过。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丘林诸君以春雪三绝见寄走赋长句奉酬》
中文译文:
丘林的诸位先生,以春雪为题创作了一篇长句,寄给了我,我以此诗回应你们。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美感和用意的多样性的赞美。他描绘了春雪装点庭院的景象,将美丽的词句重复运用于梁园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梁园赋的再认识和推崇。他还提到了郢国的歌谣,以示寡和。诗人告诉读者不要感叹残留的花朵已经凋谢,而是一起欣赏修长的柏树摇曳的美景。然而,他抱怨在宴会上只是空谈风光的美好,而不见到山阴的船只穿行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春雪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他通过描绘春雪装点庭院的场景以及运用妍辞重识梁园赋的手法,向读者展示了春雪的美丽和多样性。诗中所提到的寡和和郢国歌谣,可能是指作者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推崇,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化的崇敬之情。最后,作者对于宴会上虚浮的风景赞美表示不满,希望看到真实的山阴景象,这可能是他对自然和真实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雪的美景,并展现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和真实自然的向往。通过运用妍辞和巧妙的表达手法,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雪世界,引发读者对美和真实的思考。
彝尊鬯酒,庆佑遂行。介以纯嘏,允答明诚。
聊为汤饼会亲宾,岂敢夸张堕张麟。汝若上扳曾大父,翁堪下见我先人。善和书即传家宝,儒行篇方聘度珍。莫遣父兄被嗤笑,金根谬改作金银。
城分流水郭连山,拂露开怀一解颜。令尹关中仙史会,河阳县里玉人闲。共怜秋隼惊飞至,久想云鸿待侣还。莫恨殷勤留此地,东崖桂树昔同攀。
炎蒸官屋如樊笼,安得雪嚼郎官红。海山仙人隔千里,忽到眼中宗派同。
功名碎啄与时同,譬似青天白日中。不觉片云随雨雹,适从何处运神通。
覆之茅三重,树以不加斲。野息若规模,规模如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