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雨滴高梧,微风挼弱柳。
此景岁岁同,世人自白首。
俗虑易萦仍,尘襟难抖擞。
浮生已梦中,其间强为有。
邵雍(一○一一~一○七七),字尧夫。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早年随父移居共城(今河南辉县)苏门山下,筑室苏门山百源上读书,学者称百源先生。与周敦颐、程颐、程颢齐名,以治《易》、先天象数之学着称。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爲生。嘉祐七年(一○六二),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爲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着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祐中赐謚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爲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爲第二十一卷。
《秋怀三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疏雨滴高梧,
微风挼弱柳。
此景岁岁同,
世人自白首。
俗虑易萦仍,
尘襟难抖擞。
浮生已梦中,
其间强为有。
中文译文:
稀疏的秋雨滴在高大的梧桐树上,
微风轻抚着柔弱的柳树。
这样的景象年复一年地相同,
世人自然而然地变得苍老。
俗世的烦忧容易缠绕心头,
尘世的纷扰难以抖擞。
浮生如同长久的梦境,
在其中我努力寻求真实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人们在岁月流转中的感受,表达了邵雍对时光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的第一句“疏雨滴高梧,微风挼弱柳”,通过描写秋雨滴在高梧桐树上、微风轻抚柳树的方式,展示了秋天的景象。这种细腻的描写方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静谧和柔美。
第二句“此景岁岁同,世人自白首”,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们随之变老的无奈。秋天的景象年复一年地相同,而人们在岁月的冲刷下逐渐苍老,这种对光阴流逝的感叹,使人产生对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第三句“俗虑易萦仍,尘襟难抖擞”,揭示了尘世中俗世的烦恼和纷扰。人们常常被世俗琐事所困扰,难以抖擞心境,这种现实与内心的矛盾,使人感到疲惫和困顿。
最后两句“浮生已梦中,其间强为有”,表达了邵雍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如同虚幻的梦境,而在这个梦境中,他努力追求真实和存在的意义。
整首诗以淡泊的笔触,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的思考。邵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抒发自己对尘世的感叹,展现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真实存在的追求。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让读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入思考。
一食复何如,寻山无定居。相逢新夏满,不见半年馀。听话龙潭雪,休传鸟道书。别来还似旧,白发日高梳。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落日霞消一缕。素月棱棱微吐。何处夜归人,呕嗄几声柔橹。归去。归去。家在烟波深处。
一片南云,定知来做巫山雨。歌声才度。只向风中住。恼乱襄王,无限牵情处。长天暮。又还飞去。目断阳台路。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水多。
云南更有溪,丹砾尽无泥。药有巴賨卖,枝多越鸟啼。夜清先月午,秋近少岚迷。若得山颜住,芝zC手自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