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庆远龙隐洞》

南山山北北山南,一洞中分路口三。
飞鹤叫云声自远,懒龙悭雨睡方酣。
襄公淡墨留苍壁,太史高风拂翠岚。
百尺岩前清绝处,道人先我著茅庵。

作者介绍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作品评述

《庆远龙隐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方信孺。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山山北北山南,
一洞中分路口三。
飞鹤叫云声自远,
懒龙悭雨睡方酣。
襄公淡墨留苍壁,
太史高风拂翠岚。
百尺岩前清绝处,
道人先我著茅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庆远龙隐洞的景色和环境。诗人描述了山脉南北的延绵,洞穴中分出三条路口。他听到飞鹤的叫声从远处传来,看到懒散的龙在细雨中酣睡。襄公(指襄阳太守刘备)在洞壁上留下淡淡的墨色,太史(指史可法)的高尚风范拂过翠绿的山岚。在百尺高的岩石前,有一个幽静绝美的地方,道士比我更早地在那里建起了茅草庵。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庆远龙隐洞的景色,通过对山脉、洞穴、自然声音和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南北山脉的延绵和洞穴中的分岔路口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山脉的壮丽和洞穴的神秘。飞鹤的叫声和懒龙的酣睡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和生机。襄公留下的淡墨和太史的高风则体现了人文的痕迹和文化的传承。最后,诗人将自己与道人相对比,以道人建庵的行为暗示了他对于山洞的喜爱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庆远龙隐洞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示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于山洞幽静美丽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 《许希》

    京城名利涂,车马相奔驰。其间取富贵,往往输巫醫。前后十数辈,身没名已隳。独有许希者,蕴蓄何瑰奇。始自下蔡来,所处尤喧卑。西市三十年,汩汩无人知。一朝仗至艺,骤登文石墀。三鍼愈上疾,神速不移时。酬以六尚官,著藉通端闱。旌以三品服,佩紫垂金龟。于时称谢毕,西向

  • 《公择这门告别口占送之》

    平生几作送行诗,展卷常增别后思。我分无堪只贫贱,君才未免尚驱驱。江山此去虽多识,桃李何心亦念离。邂逅有人频寄字,要知安否慰孤覉。

  • 《樱桃花》

    借暖冲寒不用媒,匀朱匀粉最先来。玉梅一见怜痴小,教向傍边自在开。

  • 《秋望有怀》

    片云如雨卷西风,绰尽遮阑眼力雄。远水半连晴汉碧,暮霞全借夕阳红。姓名未得联诸子,鬓发皤然已一翁。欲识翠微诗外意,岂徒忧国愿年丰。

  • 《沌中即事》

    武昌西南云梦泽,水平不动玻璃碧。葭芦莽苍茫暮烟,杨柳萧条带秋色。北接沧浪南洞庭,八九百里荒荒白。一渠纡萦十日行,巧避江涛如过席。平生闻说沌鱼美,满篮不受百钱直。我来涨潦渔者稀,罾纲高悬钓竿掷。苇屋人家绝可怜,欲没未没三四尺。倚树为巢葑作床,剥菱炊菰自朝夕。

  • 《偈颂七十二首》

    天黑云深飞暮鸦,鹭鸶立雪对芦花。幸然不属今时事,句后声前会即差。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