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清明遣兴呈郭次张》

倦游佳节负清明,禁籞芳菲未遍经。
杨柳堆烟犹冉弱,杏花著雨半飘零。
街头车马来还去,客里壶觞醉复醒。
賸喜祥林洗尘土,吴山相对眼偏青。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清明遣兴呈郭次张》是宋代李洪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明时节,我疲倦地游玩,背负着清明的佳节。禁苑中的芳菲景色还未经历过全部。杨柳堆积的烟雾依然柔弱,杏花沾湿了雨水,半开半零。街头车马来来往往,客人们在屋内举杯畅饮又清醒。剩下的喜庆祥林被洗净尘土,吴山与它相对,显得眼中更加苍青。

诗词表达了李洪在清明节时的心境和观察。他疲惫地游玩,但仍然感受到了清明节的氛围。他描述了禁苑中的景色尚未完全绽放,杨柳和杏花的状态也都不尽如人意。他观察到街道上车马来往,客人们在室内喝酒,既有热闹的场景又有宁静的时刻。最后,他提到喜庆的祥林被洗净尘土,与吴山相对,呈现出一种苍青的景象。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表达了作者对节日氛围的感受和思考。李洪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禁苑中的芳菲景色、杨柳和杏花的脆弱状态,以及街头的车马和客人们的喜庆气氛。他通过对喜庆的祥林和吴山的对比,凸显了眼中苍青的景象,使整首诗词更加富有意境和情感。

这首诗词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节日的独特感受,并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自然和人情的思考。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一种清新、恬静的感觉,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对清明节的独特情意和对生活的真挚关怀。

  • 《送樊侍御使丹阳便觐》

    卧病穷巷晚,忽惊骢马来。知君京口去,借问几时回。驿舫江风引,乡书海雁催。慈亲应倍喜,爱子在霜台。

  • 《过春秋峡》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 《游延庆寺》

    急雨泷危石,横云焘古碑。入山芒屦湿,归路角巾欹。中湿连霄病,平生此段奇。只今酬妙句,犹自爱当时。

  • 《再用前韵简丁端叔》

    闭关饶着一丸泥,我亦前扳更后跻。四海弟兄君看取,苛风不断雁行齐。

  • 《句》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

  • 《寄欧阳舍人书》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