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铃斋半日閒,喜逢佳节漫追攀。
扶衰强策青藜杖,寻胜聊登白紵山。
远岫千重云出没,清溪一带水回环。
我来恨未穷游览,回首孤城落照间。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清明登白紵山》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偷得铃斋半日闲,
喜逢佳节漫追攀。
扶衰强策青藜杖,
寻胜聊登白紵山。
远岫千重云出没,
清溪一带水回环。
我来恨未穷游览,
回首孤城落照间。
诗意: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偷得半日闲暇,欢喜地追随节日的氛围,拄着青藜杖,勉力攀登白紵山。诗人看到遥远的山岭云雾缭绕,清澈的溪水环绕山脚。他来到这里,心中遗憾未能尽情游览,回首望向孤城和夕阳的余晖之间。
赏析: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题材,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情,展示了作者对清明时节的喜悦和对自然风光的赞美。诗人利用清明节的闲暇,抛开一切烦恼和繁琐,怀着愉悦的心情登上白紵山。山岭云雾弥漫,溪水回环,给人以宁静和恬逸之感。然而,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尽兴游览的遗憾也透露出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短暂人生的感慨。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和节日氛围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光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宋代诗人对清明节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诗人运用自然景色的描写,构建了一种宁静、恬逸的氛围,让读者沉浸其中。同时,诗人对自己未能尽情游览之事的遗憾也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给人以深思和共鸣。这首诗展现了吴芾独特的诗境和情感表达能力,是宋代山水诗的佳作之一。
花闻花落总无情,赢得诗人百感生。今日东兰看梨雪,坡仙去后岁清明。
隐居家住玉山阿,新制茅堂接薜萝。悲翠飞来春雨歇,麝香眠处落花多。《竹枝》已听巴人调,桂树仍闻楚客歌。明日扁舟入青浦,不堪离思隔沧波。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薄暮行人息,角声吹已残。城空群犬吠,明月照关山。四望何所见,烟苍树团团。但闻流水声,不见飞鸟还。故园天一角,时危路间关。避地方云始,整驾何当旋。故人同此夕,若为怀抱宽。
逋仙解道影南斜,二百年来蔑以加。别有脱胎诗一句,自从梅后更无花。
猛觉冰生颊,孤吟翻欲狂。汲泉溪作冻,移火月吞光。渍米频拈稗,开薪再剪霜。夜炊一幽事,仆仆不为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