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哦诗耸两肩,落笔不停称腹稿。
缘诗写出无声句,画史追之谁得到。
为予壁上留真迹,水墨纖穠任挥扫。
石根竹树极萧森,中著羽虫疑叫噪。
虽然画意不画形,形意两全方笔老。
熟视时时自首肯,从旁见者皆称好。
师言此亦吾余事,佛祖玄关须探讨。
未宜直说色是空,不著色空斯见道。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清老画双溪壁以诗谢之》是宋代王炎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诗和画相辅相成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老画双溪壁以诗谢之
老夫哦诗耸两肩,
落笔不停称腹稿。
缘诗写出无声句,
画史追之谁得到。
为予壁上留真迹,
水墨纤秀任挥扫。
石根竹树极萧森,
中著羽虫疑叫噪。
虽然画意不画形,
形意两全方笔老。
熟视时时自首肯,
从旁见者皆称好。
师言此亦吾余事,
佛祖玄关须探讨。
未宜直说色是空,
不着色空斯见道。
译文:
老者饱含诗意,双肩挺拔而傲然,
毫不停滞,一直书写着胸中的佳作。
由于诗的缘故,无声的句子被描绘出来,
画史追逐,却无从得到。
为了让我在壁上留下真迹,
以水墨纤秀尽情挥洒。
石根竹树静谧无声,
其中的羽虫似乎在嘈杂。
尽管画作没有具体形象,
但形与意的统一使笔者登峰造极。
经过细致观察,自然得到认可,
旁观者无一不赞叹不已。
导师说这也是我多余的事,
佛祖玄妙之门需进一步探讨。
不宜直接说色即是空,
不着色才能见到真正的道。
诗意和赏析:
《清老画双溪壁以诗谢之》是一首充满思辨和审美探索的诗词作品。诗人以自己老去的身份,通过诗和画的结合,表达了对艺术创作和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老夫代表了作者,他以一颗充满激情和才华的心,坚持不懈地创作诗歌。作者用老夫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象征着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坚持。
诗中提到的无声句和画史,暗示了艺术作品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和内涵。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表面的形象,而是通过诗和画的结合,传递出更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诗词中的石根竹树和羽虫,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微小生物的细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氛围。这种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细微之处的关注。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创作和人生的更深层次思考。作者认为,艺术不仅仅是形式和色彩的堆砌,更应该追求意义和内涵的统一。他提到了佛祖玄关,意味着探索深奥的哲学和宗教问题。作者认为,直接说色即是空并不适宜,艺术和生活中的颜色和形式并非空无,而是通过不着色的表达方式,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的本质。
这首诗词通过诗和画的结合,探讨了艺术创作和人生的意义。作者表达了对艺术的坚持和追求,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深远意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思辨的探索,这首诗词引发读者对艺术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