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二都,史载循良,不五六人。
记南阳有召,颍川有霸,并州如郭,河内如恂。
直比朱弦,清伴古镜,吏自秋霜民自春。
如公者,守廉平二字,近古名臣。
棠阴手种方新。
又五马翩翩邺水滨。
想台高铜雀,尚留遗迹,堂深画锦,空锁凝尘。
琴瑟从容,雅歌缓带,美政遥知达紫宸。
期年后,看行宣召,班冠廷绅。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徵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爲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中文译文:
《沁园春 送李同知之官邺都》
东西二都,历史记载着许多贤才,但不过五六个人。
南阳有个名为召的人,颍川有个名为霸的人,并州有个名为郭的人,河内有个名为恂的人。
他们的品行与朱弦相比,清雅如古镜,政治清廉如秋霜,民众生活犹如春天。
你李同知也是如此,坚守廉洁和治理两个字,是近代有名的臣子。
你种植着新的花树,已经生根。
又有五匹马在邺水边飞驰。
想起台上高处的铜雀,虽然只剩下遗迹;堂上的画作被尘土覆盖。
琴瑟声音悠扬,歌声悠缓,美好的政绩已经传到紫宸(指皇宫)。
期待来年,能够在行宣召的时候,身披班冠成为廷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陆文圭写给李同知的送别诗。诗人向李同知致敬,称赞他的廉洁政治和优秀的治理能力。诗中提到了召、霸、郭、恂等历史上有名的贤才,将李同知与他们并列。诗人用"朱弦"、"古镜"、"秋霜"等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他们的清雅品行和廉洁政治的意义。诗中还描述了李同知种植新花树、马匹翩翩飞驰的景象,以及台上的铜雀、画作的遗迹,都是对李同知在地方政治上取得的成就的赞美。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李同知前程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在行宣召的时候成为廷绅,继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李同知的光辉形象和卓越才能。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展示了李同知的治国才能和廉洁政治的魅力,表达了对他的钦佩和祝福。整首诗清雅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对李同知的美好期望和对时代英才的赞颂。
原上新坟委一身,城中旧宅有何人。妓堂宾阁无归日,野草山花又欲春。门客空将感恩泪,白杨风里一沾巾。
青山白云,红尘闹市,见成公案,理当即行。为什么不知有,公验分明。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与客评诗卷,看僧育佛经。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玉轮天外。夜色凉如水。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拚沈醉。万花丛里。一枕朦胧睡。
春雨过前溪,垂杨树树低。绿窗人不语,惟有晓莺啼。
男子升沉自有诗,莫轻感慨叹稽迟。古来常患才难得,道在宁忧世不知。会际亨嘉膺昼接,且接粗粝疗朝饥。他年富贵君何虑,造物于人岂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