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家山,近古苏州,有监本呆。
叹长途荷担,斯宜已矣,急湍鼓_,岂不危哉。
我爱陶潜,休官彭泽,为三径荒芜归去来。
君恩重,奈边戈未偃,阃毂犹推。
东南休运将回。
幸天日清明公道开。
把孤忠自许,我心匪石,一真难灭,人口如碑。
青眼旧交,黑头新贵。
快九万里风鹏背培。
诗筒寄,正多情未已,聊解君颐。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沁园春(和邓季谦通判为寿韵)》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沁园春(和邓季谦通判为寿韵)
老子家山,近古苏州,有监本呆。
叹长途荷担,斯宜已矣,急湍鼓_,岂不危哉。
我爱陶潜,休官彭泽,为三径荒芜归去来。
君恩重,奈边戈未偃,阃毂犹推。
东南休运将回。幸天日清明公道开。
把孤忠自许,我心匪石,一真难灭,人口如碑。
青眼旧交,黑头新贵。快九万里风鹏背培。
诗筒寄,正多情未已,聊解君颐。
中文译文:
沁园的春天(和邓季谦通判为寿韵)
老子的家山,就在近古的苏州,有一个官吏本性迟钝。
叹息长途的荷担,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急促的鼓声,岂不危险啊。
我喜欢陶渊明,辞去官职回到彭泽,选择了荒芜的小径来回往。
君主的恩宠重大,可是边境的战事仍未平息,国家的车轮仍在推动。
东南方的运势将要回转。幸好天空明朗,公正的道路打开。
我自视为孤忠的人,我的心不像石头般冷酷,一份真挚难以磨灭,人们传颂如碑文。
曾经交往的亲密朋友,现在已经变得黑发新贵。背负着快九万里的风鹏,我培养着它。
我的诗篇寄于诗筒,虽然情感仍未尽,但愿能解君的忧颜。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沁园春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事的感慨和思考。
诗的开头描述了作者老家的山水景色,以及苏州的古老氛围。接着,作者叹息长途的辛苦和担负,认为这样的生活已经足够了,鼓声的急促让人感到危险。这部分描写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疲惫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作者提到了自己喜爱的陶渊明,他选择辞去官职回到彭泽,在荒芜的小径上行走。这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敬仰和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谈到了君主的恩宠和边境战事的未平。他希望东南方的运势能够回转,国家能够安宁。作者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孤忠之人的忠诚和坚定,他的心不像石头般冷酷,一份真挚难以磨灭,人们会像碑文一样传颂。
最后,作者提到了曾经的旧交和现在的新贵,以及自己背负的风鹏,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的结尾,作者将自己的诗篇寄托于诗筒,虽然情感仍未尽,但希望能够解除朋友的忧虑。
整首诗词以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交织而成。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个人经历的反思,抒发了对安逸生活和自然境界的向往,以及对社会变迁和人情冷暖的感慨。诗中运用了自然意象和比喻,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曾伯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才华横溢的诗文表达能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有鲜明的个人情感体验,又融入了对社会和历史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女几知君忆,春云相逐归。草堂开药裹,苔壁取荷衣。老竹移时小,新花旧处飞。可怜真傲吏,尘事到山稀。
百和殷勤出省郎,清真似有雪中香。风流不在金炉暖,自转馀薰到锦囊。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十二峰前朝复暮。空忆兰台,公子高唐句。断雨残云无觅处。古来离合归冥数。咫尺明河无限路。牛女佳期,犹解年年渡。细写罗笺情缕缕。雁飞不到谁将去。
红红白白好容颜,笑日临负锦里山。且引彩云来洞口,莫随流水去人间。忆游梦得嗟重到,访异驎之拟不还。自是刘郎有缘会,一千年后得来攀。
村叟昔尝为宰,溪民今未忘吾。汝父德薄勿效,前有子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