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蜣蜋不足评,区区只逐粪丸行。
若乘饮露嘶风便,又作人间第一清。
王令(一○三二~一○五九),字逢原,初字钟美,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幼年丧父,育于游宦广陵之叔父王乙,遂占籍广陵(今江苏扬州)。少时尚意气,后折节力学。不求仕进,以教授生徒爲生,往来于瓜州、天长、高邮、润州、江阴等地。仁宗至和元年(一○五四),王安石奉召晋京,途经高邮,令投赠诗文,获安石赏识,结爲知己,遂公文学知名。卒于嘉祐四年,年二十八。有《广陵先生文集》,长期以抄本流传,分卷多寡不一。事见王安石《王逢原墓志铭》及门人刘发《广陵先生传》(见《广陵集》附录)。 王令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广陵集》三十卷(其中诗十八卷)爲底本。校以明抄本(简称明本,藏北京图书馆)、一九二二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简称嘉业堂本),并采用沈文绰点校本《王令集》校记(简称沈校)。明抄本有拾遗一卷,据以补入,编爲第十九卷。
《蜣蜋》是一首宋代王令所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扰扰蜣蜋不足评,
区区只逐粪丸行。
若乘饮露嘶风便,
又作人间第一清。
诗意:
这首诗以蜣蜋为主题,表达了蜣蜋的特点和价值。蜣蜋是一种昆虫,常被人们认为微小无足轻重,可作者通过对蜣蜋的描述,赋予了它特殊的意义。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蜣蜋的敬佩之情,认为蜣蜋虽然微小,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
赏析:
诗的第一句“扰扰蜣蜋不足评”,表达了作者对蜣蜋的评价。扰扰意味着蜣蜋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奋斗,并不被外界的评判所干扰。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自身的评价,认为自己的成就还不足以被评价。
第二句“区区只逐粪丸行”,描绘了蜣蜋的行动。蜣蜋以极小的身躯,只顾着寻找食物,这里的粪丸象征着微不足道的东西。这种描述传达了蜣蜋勤奋不懈、默默耕耘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蜣蜋的赞赏。
第三句“若乘饮露嘶风便”,表达了蜣蜋的追求。蜣蜋可以从露水中获取滋养,同时也可以乘风飞行,这里的露水和风象征着一种更高追求的境界。作者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蜣蜋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态度。
最后一句“又作人间第一清”,意味着蜣蜋在众多昆虫中是最清净的一种。这里的“第一清”不仅仅是对蜣蜋的赞美,也可以理解为对追求卓越和纯粹的价值观的赞美。
总的来说,《蜣蜋》这首诗通过对微小昆虫蜣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勤奋、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价值观的赞赏。诗中所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巧妙地传达了这种情感,使诗词更富有内涵和哲理。
昔用雄才登上第,今将重德合明君。苦心多为安民术,援笔皆成出世文。寒角细吹孤峤月,秋涛横卷半江云。掠天逸势应非久,一鹗那栖众鸟群。
水澄秋月现,云散春山出。镜内影去来,杯中形出没。释氏慧之源,儒者诚之骨。忘躯见天机,灰心契造物。落花问啼鸟,流水澡幽石。不如窗间云,不如屋角月。此意谁与论,知音更何说。悄如寒岩烟,寂似阴崖雪。栖神要山林,晦迹老岩穴。吾当叫张葛,起与共散发。
何以送之山前月,千里随人光不灭。何以赠之岭上云,出入无心疑似君,何为自比阳城逐,边老日高快便腹。次山曲爱道州民,昔日乱离今太平。后来宾光无短瘠,帐里先生犹七尺。
东阜雨后土膏肥,夙驾鸟犍出短扉。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比娄社酒叹独在,墙壁农书事已非。独喜桑麻今正长,渊明归去最知岁。
高倚青冥插酒星,山崖谁作醉仙形。从来天地为衾枕,应笑人间有独醒。
社雨霏霏湿杏花,农家分喜到州家。苍鹅戏处塘初满,黄犊归时日欲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