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东望越州山,七载重来喜破颜。
却数故人今几在,一襟清泪湿潸潸。
项安世(一一二九~一二○八)(生年据本集卷四《内子生日(戊申)》“居士新年六秩来”推定),字平甫,号平庵,其先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后家江陵(今属湖北)。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绍兴府教授。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除秘书省正字,五年,爲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出通判池州(同上书卷八),移通判重庆府。入庆元党籍,还江陵家居。开禧二年(一二○六)起知鄂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七之二二),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三年权安抚使(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五),以事免。起爲湖南转运判官,未上,用臺章夺职而罢。嘉定元年卒。有《易玩辞》、《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项安世诗,以《宛委别藏》本《平庵悔稿》十二卷爲底本。校以清吴长元钞本(简称吴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诗词:《钱塘道中望越州山》
作者:项安世(宋代)
中文译文:
隔江东望越州山,
七载重来喜破颜。
却数故人今几在,
一襟清泪湿潸潸。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项安世所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他在钱塘道上远望着越州山的景色。诗人重游越州,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面带微笑。然而,他思念起故友们,心中又涌上了一股悲伤之情,泪水湿润了他的胸襟。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江边的越州山,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越州山作为远处的背景,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诗人七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感到十分欣喜,面容也因此而展露笑颜。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折出现,诗人开始思念起故友,忧伤之情迅速涌现。他心中想念的故人们不知道还有几人健在,这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使他心生愁苦。他的胸襟中充满了清澈的泪水,表明他对故友的思念之深。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对景物和内心的描绘相结合,展现了作者的喜悦和忧伤之情。这种情感交替的表达方式,使得诗词更加真实而感人。同时,通过运用对比手法,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色相对照,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景色的壮丽和变幻无常与人的喜怒哀乐相互映衬,从而凸显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人的情感世界和内心的起伏。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练而准确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色和作者内心的交织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愉悦和忧伤之情。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故友的深深思念。这首诗词在宋代文学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巨轴载厚地,沈沈惟九幽。日月所不烛,鬼神或拘囚。负臣与支祁,亦为舜禹忧。靦彼世上儿,对面行奸偷。国章幸可脱,天刑此焉投。
萧洒不羁性,本自出尘埃。弃去万物累,健翅天地回。白发朱省郎,嶻嶪称高才。春风如故人,昨日天涯来。置酒画堂晚,劝我白玉杯。调笑脱俗态,高谈若风雷。归来碧窗静,残照寒徘徊。岂知丈夫志,力劈青云开。孤坐泪横臆,慷慨无良媒。世事如转蓬,竟日千万回。捩翅凌赤霄,欲拉
半生华发笑茫然,作意清朝到洞天。叠嶂互□芒憍稳,飞云故傍葛巾偏。忍思城市轮蹄梦,款结山林笋蕨缘。我有赐馀苍玉璧,与君同试酌寒泉。
谁为苍生起病癯,参军药裹欲何如。湖东道义为针石,不用先生肘后书。
国朝几名家,在蜀苏与范。斯文何与人,竟作南荒窜。盘溪诸子行,少小便精悍。早从宜州游,句法悟骨换。官称薄如纸,名盖越千万。我为余杭役,识子非楚产。姓名问即识,一笑冰已泮。长哦乃翁诗,亹亹无间断。使我倾耳听,妙处惊辄叹。前辈今远矣,俗眼易作玩。大轴许见遗,此赐
花遶朱檐柳遶栏,小亭面面锦团栾。春风横欲歁诗瘦,且下东窗护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