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风冒雪冒霜寒,手足胼胝百状艰。
只为胸中春一点,未能忘世卧溪山。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铅山遇霜》是宋代诗人陈淳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铅山遇到寒霜的艰苦环境中,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春意和对世俗的厌倦。
诗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冒着寒风、雪雾和霜冻的艰辛,手足粗糙如胼胝。然而,他心中仍有一丝春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身处世俗之中,他却无法忘记自己内心深处对自然山水的向往,渴望远离喧嚣,独自卧于溪山之间。
这首诗表达了陈淳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他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展现出生活的艰辛和冷酷。然而,他内心深处的春意仍然存在,表达了他对于美好生活和追求自由的渴望。这首诗的诗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世俗之间的矛盾和对内心自由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陈淳对于自然和自由的向往,以及他对于世俗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他将自己置身于铅山的寒冷环境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总的来说,《铅山遇霜》是陈淳一首表达自然与世俗矛盾、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诗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诗人呈现了一种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意境,使读者在欣赏中领悟到对自由和追求的思考。
万顷灵湫带碧烟,源泉混混自山前。四时每涨空中雨,一片常涵镜里天。星斗转时银汉近,芙蓉开处彩屏连。鱼龙久跃平深处,变化应知在异年。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白发凭鞍一老翁,出门漏鼓尚冬冬。凄凉旅思传呼里,零落新诗假寐中。正苦文移来陆续,何由笠钓入空蒙?浮生正自少如意,付与秋风吹断蓬。
凉风檐外入,皎月坐中流。白首无新句,青山非旧楼。一杯宁惜醉,万事入搔头。勿向栏干拍,恐惊江上鸥。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谩阅人间五十年,年来道远思悠然。一心可使乾坤位,五性元钟父母全。为己工夫浑间断,满头岁月浪推迁。更无益友相扶植,平地羊肠仆白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