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阴漠漠雨班班,岭上风来一解颜。
已是去天才尺五,却令缓步有跻攀。
飞泉百道萦罗带,列岫千峰拥翠鬟。
应是北堂春正满,几回回首望家山。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千秋岭》是宋代诗人虞俦所写,通过描绘岭上的景色和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轻轻的阴云弥漫,雨班班地飘洒。
迎面而来的山风,让我的颜面舒畅。
虽然已经离家千里,但仍让我慢慢攀登。
飞瀑百道如绕带,山峦千重拥翠鬟。
或许是北堂春天盛开,我多次回首望家山。
这首诗通过雨云、山风、飞瀑和山峦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眼前的壮丽景色。轻盈的阴云和飘洒的雨点,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山风吹拂着诗人的面庞,使他感到舒适和畅快。尽管他已经离开家乡千里之遥,但是山峦的壮丽景色仍然让他感到无法抗拒,激发起攀登的欲望。
诗中的"飞瀑百道如绕带"和"山峦千重拥翠鬟"描述了山中的飞瀑和峰峦景色,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这些景物的描绘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壮丽之美。
最后两句"或许是北堂春天盛开,我多次回首望家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北堂春天的到来,使得家乡的景色更加美丽动人,诗人多次回首,远望着家乡的山川,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这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将读者带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赞美,诗词展示了作者对故乡和自然的深情厚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
风鬟雾鬓。便觉蓬莱三岛近。水秀山明。缥缈仙姿画不成。广寒丹桂。岂是夭桃尘俗世。只恐乘风。飞上琼楼玉宇中。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一住三十年,此怀未始忘。扣门呼阿同,安寝已太康。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我欲自汝阴,径上潼江章。想见冰盘中,石蜜与柿霜。怜子遇明主,忧患
老色日上面,欢悰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当不如今。
腊雪溶酥,春冰浮玉,素蟾三五才过。晓来庭户,何事五云多。尽道九天麟坠,将环佩、袅袅鸣珂。风标爽,胸中嵬磊,豪气挽天河。平生,横诉志,指挥夷虏,平定干戈。看它年功业,还让廉颇。且对江山难老,金樽满、鲸海翻波。歌声转,玉人扶处,拚取醉颜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