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簪相与记春芳,落去争如桂影香。
故觅层台延旷望,可无尊酒泛寒光。
交挥玉尘倾怀尽,半仄冰轮耿夜长。
坐到银河分晓色,彤霞金晕更苍凉。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七月十八日与诸人集真于燕誉堂》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
花瓣飘落,竞相比拟桂花的香气。
因此,我们寻找高台,延伸眼界,
可无需美酒,漾动着寒冷的光芒。
举手投足间,玉尘飞扬,尽情倾诉心情,
天空中微暗的冰轮照亮漫漫长夜。
坐在银河中,拂晓之色分明可见,
彤霞和金晕更显得苍凉。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夏季的夜晚,诗人与众人共聚燕誉堂,欣赏着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色。他们不需要美酒,只需凭借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感悟来享受这一刻。诗人通过描绘夜空中的冰轮和黎明的彤霞,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夏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如花朵的香气、银河的分明、彤霞和金晕的苍凉,展示了诗人对美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索。
诗人通过“何不相拥,一起记录这春天的芬芳”,表达了与众人共同感受自然之美的愿望,强调了情感的共鸣和人与自然的融合。诗中的“玉尘倾怀尽”,以及“坐到银河分晓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脆弱。
整首诗以简洁、含蓄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美的敬仰。它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特点,注重意境的构建,抒发内心情感,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
安流倏忽起奔湍,非雨非风势使然。尽道川流能险恶,不知世有险于川。
吾乡人物,散处川陆。岂无艇民,生而清穆。亦既从师,步趋随逐。亦既穷经,访寻归宿。
胜日探梅去,邂逅得奇观。南枝的皪,陡觉品俗又香慳。曾是瑶妃清瘦,帝与金丹换骨,酒韵上韶颜。百叠侈罗袂,小立耐春寒。凝香地,古仙伯,玉尘闲。烦公持并三友,秀色更堪餐。定笑芙蓉骚客,认作东风桃杏,醉眼自相谩。想见落诗笔,字字漱龙兰。
飒飒旱天雨,凉风一夕回。远寻南亩去,细入驿亭来。蓑唱牛初牧,渔歌棹正开。盈庭顿无事,归思酌金罍。
隽手芥拾紫,忠肝蒲伏青。婴龙云气直,缚虎雪毛腥。炊枕梦何短,书棺名更馨。眇然人物几,墓草涕交零。
干将补弊履,铅刀割全牛。千金市骏骨,鼓车役骅骝。薛烛已云远,伯乐不可求。此理难致诘,吾其赋归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