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蓬夜傍低丛宿,萧萧雨声悲切。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愁到沙头枯叶。
澹云没灭。
黯西风吹老,满汀新雪。
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归去来兮怎得,尽鹭翘鸥倚,乍寒时节。
秋晚山川,夕阳浦溆,赢得别肠千结。
涛翻浪叠。
那得似西来,一筇横绝。
搔首江南,雁衔千里月。
方岳(一一九九~一二六二),字巨山,号秋崖,祁门(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歷南康军、滁州教授,淮东安抚司干官,进礼、兵部架阁,添差淮东制司干官。因代淮帅赵葵书稿责史嵩之,史嗾言者论罢,闲居四年。范钟爲左丞相,除太学博士兼景献府教授。淳祐六年(一二四六)迁宗学博士,以宗正丞权三部郎官。出知南康军,移知邵武军,宝祐三年(一二五五)改知饶州、宁国府,未上而罢,闲居七年。程元凤当国,起知袁州。丁大全当国,以忤命劾罢。贾似道当国,起知抚州,辞不赴。景定三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中裔孙方谦刊有《秋崖先生小稿》文四十五卷、诗三十四卷,清四库馆臣据当时另一影宋抄本《秋崖新稿》合编爲《秋崖集》四十卷。《秋崖集》较明刊本多出诗八十余首,但明刊本中亦有诗十余首爲《秋崖集》所无。事见《秋崖先生小稿》卷首元洪焱祖《秋崖先生传》。 方岳诗,以明嘉靖五年祁门方氏刻《秋崖先生小稿》(藏上海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秋崖集》(简称四库本)、清翁同书批校并跋抄本(简称翁本,藏北京图书馆)。《秋崖集》中多出的诗,编爲第三十五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六卷。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是宋代方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孤蓬夜傍低丛宿,
萧萧雨声悲切。
一岸霜痕,半江烟色,
愁到沙头枯叶。
中文译文:
孤蓬夜晚靠近低矮的灌木丛宿落,
雨声萧瑟、悲伤而深切。
河岸上留下霜的痕迹,江水半边笼罩着烟雾,
愁苦深深地沉积在沙头上的枯叶间。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孤蓬夜宿在低矮的灌木丛中,雨声萧瑟,给人一种凄凉、哀怨的感觉。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河岸上留下霜的痕迹,江水被烟雾笼罩,与孤寂的沙头上的枯叶相映成趣。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愁苦和忧伤之情。
赏析: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凄凉和忧伤之美。通过对孤蓬夜宿、雨声悲切、霜痕烟色、沙头枯叶等景物的描写,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诗中的景物成为表达情感的载体。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描写孤独、忧伤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痛楚和无奈。整首诗以凄凉、哀怨的情感贯穿,给人一种深沉而忧郁的感觉。通过这种抒情的方式,诗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之情,使人产生共鸣。
该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同时,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如孤蓬夜傍低丛宿与萧萧雨声的对比,以及愁到沙头枯叶与澹云没灭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张力。整首诗以秋夜的凄凉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世间无常和离散的感慨。
风软湖光远荡磨。春衫初试薄香罗。踏青无计奈君何。莫笑老来多岁月,肯教闲去少诗歌。长安陌上有铜驼。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曳练为银汉,熔金作月波。桂华斜丽处,鳷鹊得光多。云叶三秋净,菱花一镜磨。宫担晖水竹,观影澹星河。雾湿残宵柝,霜明欲晓珂。口头余映在,剑佩已相摩。
初辞楚泽到吴村,访旧嗟君古道存。欲治匆匆归后计,难留款款坐中论。雪迟似让梅先白,月早如愁树已昏。此别终非前别远,孤舟江上莫销魂。
寒轻菊未残,春小梅初破。兽炉闲拨尽,松明火。青毡锦幄,四壁新妆里。重暖香篝,绣被拥银屏,彩鸾空伴云卧。相思何处,梦入蓝桥左。归期还细数,愁眉锁。薄情孤雁,不向楼西过。故人应怪我。怪我无书,有书还倩谁呵。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