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新晴风日凉,肩舆细路转重冈。
桥边野水侵官道,旋唤渔舟渡夕阳。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蕲水道中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绿野新晴风日凉,
肩舆细路转重冈。
桥边野水侵官道,
旋唤渔舟渡夕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绿野、晴天、凉风等元素,展现了一个宜人的环境。诗人描述了自己乘坐肩舆(一种古代交通工具)行驶在一条细路上,路途中转过了重重的山岗。这里的细路和重冈象征着人生的曲折和艰难,但诗人并没有抱怨或消极,而是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座桥旁的野水侵蚀着官道,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融合。最后一句描述了诗人呼唤渔舟,希望能够乘船渡过夕阳。这里夕阳的意象象征着人生的晚年,诗人希望能够在自然的怀抱中度过晚年,与自然和谐相处。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融合,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这首诗词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原上新坟委一身,城中旧宅有何人。妓堂宾阁无归日,野草山花又欲春。门客空将感恩泪,白杨风里一沾巾。
青山白云,红尘闹市,见成公案,理当即行。为什么不知有,公验分明。
一雨喜还晴,晓山青复青。乔松清老眼,啼鸟悦幽情。与客评诗卷,看僧育佛经。更怜清绝处,泉泻佩琚声。
翠幄园林,火云方绽南薰起。玉轮天外。夜色凉如水。况有清歌,劝我尊浮蚁。拚沈醉。万花丛里。一枕朦胧睡。
春雨过前溪,垂杨树树低。绿窗人不语,惟有晓莺啼。
男子升沉自有诗,莫轻感慨叹稽迟。古来常患才难得,道在宁忧世不知。会际亨嘉膺昼接,且接粗粝疗朝饥。他年富贵君何虑,造物于人岂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