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乞数珠赠南禅湜老》

从君觅数珠,老境仗消遣。
未能转千佛,且从千佛转。
儒生推变化,乾策数大衍。
道士守玄牝,龙虎看舒卷。
我老安能为,万劫付一喘。
默坐阅尘界,往来八十反。
区区我所寄,蹙缩蚕在茧。
适从海上回,蓬莱又清浅。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作品评述

《乞数珠赠南禅湜老》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述了作者在晚年时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向您乞求一串数珠,
老年的时光只能寄托消遣。
虽未能念经默诵千佛,
却愿从千佛中寻求片刻宁静。
儒生推崇变化无常,
我则借助乾坤之数推衍宇宙。
道士守护着玄妙的阴阳之道,
我则观赏龙虎在舒展的卷轴上。
我这个老人又能为何事,
即便是万劫循环,我也只能喘息片刻。
默默地坐在这尘世之中,
经历了八十次的往来反复。
我所寄托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
像蚕在茧中一般收缩束缚。
如今我从海上归来,
再次来到蓬莱,这片清浅的土地上。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晚年时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作者在老年之际,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宁静,希望通过念经、数珠等方式来达到此目的。然而,他意识到自己并不能真正转变成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只能从佛教中寻求一时的宁静。

苏轼通过对儒家和道家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变化无常的认知。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而道家追求自然和无为而治。苏轼提到乾策数大衍,意指运用乾坤之数来推衍宇宙的变化。这种思考方式与儒家和道家的观点有所不同,显示了苏轼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与众不同的独立态度。

在诗的后半部分,苏轼描述了自己的无奈和无力感。他认为自己这个老人再也无法承担重任,即使是万劫轮回,他也只能喘息片刻。他默默地坐在尘世中,经历了往来八十次的反复,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岁月匆匆的感慨。

最后,苏轼提到自己寄托的事物微不足道,宛如蚕在茧中一般收缩束缚。这句诗意味深长,可能暗示着苏轼对自身才华和成就的自我反思。他通过描述自己从海上归来,再次来到清浅的蓬莱,表达了对新的希望和美好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晚年时的思想境界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佛教、儒家和道家的比较,以及对自身的反思,表达了对宁静、变化和时光流逝的思考。诗中充满哲学性的思考和隐喻的意象,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思维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 《送颢雅禅师》

    霜锋擗石鸟雀聚,帆冻阴飙吹不举。芬陀利香释驎虎,幡幢冒雪争迎取。春光主,芙蓉堂窄堆花乳,手提金桴打金鼓。天花娉婷下如雨,狻猊座上师子语。苦却乐,乐却苦,卢至黄金忽如土。

  • 《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荄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 《十二月十九日晚巫山送客归回望西寺小阁缥缈》

    送客沙头落日催,遥看重阁更同来。清尊与闷都倾尽,倦马和诗总勒回。憔悴远游悲骑省,豪华前事记章台。归时灯火参差晚,自脱征衣拂帽埃。

  • 《溪山堂三首》

    出去真危道,归来适醉乡。田分禾穗合,江落木阴凉。璇极随心阔,铜壶入梦长。一从轻卓鲁,方悟有羲黄。

  • 《雪中雪坡十忆》

    倚空银管立嵯峨,看雪须登窣堵波。一览琼田三万顷,分明掌上见山河。

  • 《吾心》

    吾心静而贞,是乃出天禀。驱之入尘樊,违性岂不甚。所对非同流,欲语口还噤。世涂机穽多,动足常懔懔。今来返中林,夜卧始安枕。山薇既可餐,清泉大堪饮。布及极相宜,亦不羡文锦。斯谋良已臧,余生不须谂。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