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
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
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
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齐己,名得生,姓胡氏,潭之益阳人。出家大潙山同庆寺,復栖衡岳东林。后欲入蜀,经江陵,高从诲留为僧正,居之龙兴寺,自号衡岳沙门。白莲集十卷,外编一卷,今编诗十卷。
《七十作》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在七十岁时,回顾自己的一生,表达了对生死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中的中文译文如下:
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
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
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
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
诗意和赏析:
诗词开头的“七十去百岁,都来三十春”,揭示了诗人年事已高,但内心仍然充满活力和朝气。他用三十岁的心态去面对七十岁的年龄,表现出了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接下来的两句“纵饶生得到,终免死无因”表达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追问和思考。他认为无论生命中经历了什么,最终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也是无法解释的。这种人生的无常和无解性在西方文化中称为“memento mori”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死亡不可预知的思考。
紧接着的两句“密理方通理,栖真始见真”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和真理的追求。他认为通过探索密理(深奥的文化和哲学知识),才能通达真理。只有在内心安静栖息,才能开始看清真相和本质。这种对智慧和灵性的追求,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真理和智慧的渴望。
最后两句“沃洲匡阜客,几劫不迷人”说明了诗人对自己生命的不迷失。他比喻自己如沃洲和匡阜两个传说中的仙境,作为客人长久不迷失。这里的“不迷人”也可理解为不为外界干扰所困,不迷失自我的意思。这种对内心坚定和对世俗迷失的抵抗,再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真实的向往。
综上所述,《七十作》通过对生死、真理和自由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智慧、自由和清醒的人生图景,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启示和思考。
东风莫迎船,船下黄流急。送车犹未动,顾棹已不及。离宫佳气盘,宾幙平时入。因君报亲旧,将去江南邑。
咄咄薰风梦已灵,手提孤注竟逃盟。南冠入海五百客,北旆归燕七十城。自信丹心终徇国,只惭白面不知兵。二爻无遯公知否,底事吴门变姓名。
繁阴连曙景,瑞雪洒芳辰。势密犹疑腊,风和始觉春。萦林开玉蕊,飘座裛香尘。欲识宸心悦,云谣慰兆人。
二木盘根三千秋,万斧过之无敢视。今辰有梓号国工,朋曹十数来睥睨。为言此木难斤斧,上有蟠龙下伏虎。莫教惊动万年枝,擎电轰雷三日雨。直须作法起南风,号召百神同力扈。昂昂头角向梅堂,五六镇星来作辅。坐令国势蛩萝图,万岁千秋奉明主。
于穆元后,元临紫宸。飞緌星拱,建羽林芬。徽羽是奉,鸿名愈新。荷兹介祉,永永无垠。
早已棋中悟死生,不须须上看勋名。风吹酒面秋情眇,月透诗肠夜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