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叶清浅水,杏花和暖风。
地偏绿底绿,人老为谁红。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蒲叶》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蒲叶清浅水,
杏花和暖风。
地偏绿底绿,
人老为谁红。
中文译文:
蒲叶上浅浅的水面,
杏花与温暖的春风。
地面绿得有点偏绿,
人老了,为了谁而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蒲叶》是王安石创作的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富有哲思的意境。
首先,诗中描绘了蒲叶浮在清澈浅浅的水面上,杏花与温暖的春风一同呈现。这些形象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暗示了春天的美好与和谐。
接着,诗中提到地面绿得有点偏绿,这一描写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喧嚣和浮躁。在繁忙的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繁华和功利,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价值。
最后两句“人老了,为了谁而红?”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哲学的张扬。人们年老时,回首往事,不禁问自己,自己的一生为了什么而奋斗?为了名利地位而红了脸吗?这样的反问表达了对功利主义的质疑和对真正价值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诗中的意象清新,语言简练,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和真实价值的呼唤。它提醒人们在繁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宁静和对内心的反思,寻找属于自己的真正红颜。
江头旌旆去,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也知行李别,暂喜话言同。若问庐山事,终身愧远公。
归得茅斋松竹边,看风看雨亦欣然。空檐知与阶何故,须把青苔滴似穿。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席上沈香枕,楼中荡子妻。那堪一夜里,长湿两行啼。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庙奉神龙乐施钱,薛君矫首亦行天。为霖遍泽一千里,感梦忽符三十年。盘馔勤勤祷祠客,桅樯戢戢待风船。我来三酹谢休德,馥郁金炉沉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