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华尝遍气豪粗,未到衰年一点无。
行幛不施机上锦,坐龛只葺水中蒲。
斜斜策杖随椶屨,寂寂闻香对瓦炉。
若昧那伽常在定,结跏徒费钝工夫。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蒲龛》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镃。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描绘了一种淡泊寡欲的生活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
纷华尝遍气豪粗,
未到衰年一点无。
行幛不施机上锦,
坐龛只葺水中蒲。
斜斜策杖随椶屨,
寂寂闻香对瓦炉。
若昧那伽常在定,
结跏徒费钝工夫。
诗意和赏析:
《蒲龛》描绘了一位生活简朴、超然物外的人物形象。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这个人物对纷繁世俗的态度和自己内心的追求。
诗的开篇写道,“纷华尝遍气豪粗”,意味着诗人已经历过繁华世界的风风雨雨,嚐遍了世俗的气息,但他并不为这些所动,他的内心仍然保持着纯净和淡泊。接着诗句“未到衰年一点无”,表达了诗人年岁尚轻,身体健康,精神丰满,没有丝毫的衰老之感。
下一段写道,“行幛不施机上锦,坐龛只葺水中蒲”。这里通过描写行幛和坐龛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生活简朴和超然物外的态度。行幛不使用机织的锦缎,而是采用朴素的材料;坐龛只葺水中的蒲席,暗示着诗人不追求华丽和虚华的外在装饰,而是注重内心的静谧和平和。
接下来的两句“斜斜策杖随椶屨,寂寂闻香对瓦炉”,通过描写诗人的日常行动和环境,再次强调了他的生活简朴和超然的心境。斜斜策杖,意味着他漫步于自然之间,心无挂碍;寂寂闻香,暗示他安静地体味香气的来临,与瓦炉相对,更加凸显了他淡泊名利的心态。
最后两句“若昧那伽常在定,结跏徒费钝工夫”,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寡欲和内心宁静的坚持。以“若昧那伽”来形容常态,意味着诗人常常追求内心的平和和宁静;“结跏”则寓意着诗人常常以跏趺坐的姿势静思,但这种姿态却被视为无用和愚笨。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张镃对于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的追求。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与精神自由的境界。
江头旌旆去,花外卷帘空。夜色临城月,春声渡水风。也知行李别,暂喜话言同。若问庐山事,终身愧远公。
归得茅斋松竹边,看风看雨亦欣然。空檐知与阶何故,须把青苔滴似穿。
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且忽焉,孟门终已矣。自古天地辟,流为峡中水。行旅相赠言,风涛无极已。及余践斯地,瑰奇信为美。江山若有灵,千载伸知己。
席上沈香枕,楼中荡子妻。那堪一夜里,长湿两行啼。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画桥春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庙奉神龙乐施钱,薛君矫首亦行天。为霖遍泽一千里,感梦忽符三十年。盘馔勤勤祷祠客,桅樯戢戢待风船。我来三酹谢休德,馥郁金炉沉水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