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光流庆,归云去莫攀。
千龄悲逝水,七月会因山。
陵阙乾坤壮,冈原巩洛环。
王家传爵土,世世奉神班。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濮安懿王夫人挽辞二首》是苏颂所作的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濮安懿王夫人的深情挽歌。以下是其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大电光流庆,
归云去莫攀。
千龄悲逝水,
七月会因山。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象开篇,描绘了闪电在天空中闪烁的壮丽景象,象征着王夫人的崇高地位。接着,描述了归云的离去,表达了对夫人离世的悲痛之情。之后,诗人运用了千龄和七月的意象,将时间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夫人离世的痛惜之情。
第二首:
陵阙乾坤壮,
冈原巩洛环。
王家传爵土,
世世奉神班。
第二首诗描绘了濮安懿王夫人的墓地和世代相传的荣耀。陵阙象征着皇家陵墓的庄严壮观,冈原、巩洛则是地名,代表了夫人的安葬之地。诗中提到“王家传爵土”,表达了夫人所属王家世代传承的尊贵地位。最后一句“世世奉神班”表明王家世代以来对祖先的敬仰和供奉。
苏颂的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运用隐喻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濮安懿王夫人的深深怀念和对其家族荣耀的赞颂之情。同时,通过对自然和时间的描绘,抒发了对逝去岁月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苏颂的情感表达和诗词才华。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细雪繁飘远近来,三冬佳气一朝回。莫嫌天上琼花晚,元待人间粉艳开。
珍重南华五色禽,云栖雾宿见无因。雨中恐悮翩然出,我是闲人非贵人。
中峰半夜起,忽觉有青冥。此界自生雨,上方犹有星。楼高钟尚远,殿古像多灵。好是潺湲水,房房伴诵经。
疽根蟠阃内,命也可由人。蜀雪犹坚壁,江风已震邻。功名拘气数,文字见精神。仰药临危日,何曾爱此身。
雪压狐裘醉玉京,夜闻歌吹到天明。寒窗病起今头白,始听春簪食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