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陂湖一望平,当年地志岂虚名。
微茫远树山同出,破碎层云日斗明。
更著百千寒雁叫,偏宜三四旅帆征。
疎帘揭起从风入,要洗频年郁滞情。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平望遇风》是宋代张镃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站在平望陂湖上,眺望远方的平坦景象,
当年的地理志书难道是虚假的吗?
微弱的树影遥遥相对山峰,透过破碎的云层,阳光斗亮。
寒雁的叫声更加清晰,三四艘船帆正适合远行。
轻轻拉开稀疏的窗帘,任凭微风吹入,
如此频年郁滞的情感将被洗涤。
诗意:
《平望遇风》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平坦景象的观察和感受。诗人站在平望陂湖上,眺望着远方的平坦景色,不禁思考当年的地理志书是否准确真实。在微弱的树影和山峰的映衬下,阳光透过破碎的云层,显得格外明亮。寒雁的叫声回荡在空中,几艘船帆轻盈而行,适合远行的氛围更加浓厚。诗人揭开稀疏的窗帘,让微风轻轻吹入,希望通过这样的自然环境来洗涤内心多年的郁滞情感。
赏析:
《平望遇风》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的画面,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通过眺望远方的平坦景象,唤起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动态描写相互映衬,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最后,诗人将自然与情感联系在一起,通过轻轻拉开窗帘,让微风吹入,希望洗涤内心多年的郁滞情感,表达了对心灵的净化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清新、明亮的笔调展现出自然景观的美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诗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自然与心灵的共鸣。
放浪宇宙间,世事笑局促。骎骎影中人,不受时采录。奄然长夜归,赍志空山木。昔日堂上欢,今夕堂下哭。哭之欲其生,予亦不自觉。天道元无私,纷纷徒宠辱。素心惟坡仙,一死万事足。
悲风吹篮舆,渺渺如孤舟。我亦作坐睡,兀兀随轻鸥。鸥翻梦亦觉,未绝叩舷讴。
箾韶深寓舜之心,夫子闻之感亦深。三月遂忘於肉味,谁知千古遇知音。
《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
公去吾道辱,公来吾道荣。生民系休戚,国势随重轻。先生如九鼎,坐折奸宄萌。天如欲平治,用舍若为情。
义献之迹,临者米也。遡观欣书,乃二体也。随珠卞璧,萃此纸也。以鉴得之,亦可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