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迹山樊避世喧,晚风落日静柴门。
寒泉绕竹通幽圃,小径穿田入别村。
散策微吟霜叶脱,钩帘宴坐碧云翻。
閒中兴味知何晚,绝口名途不更言。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屏迹》是宋代刘子翚的一首诗词。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他避世闲居、追求宁静的心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屏迹》中文译文:
屏迹山樊避世喧,
晚风落日静柴门。
寒泉绕竹通幽圃,
小径穿田入别村。
散策微吟霜叶脱,
钩帘宴坐碧云翻。
閒中兴味知何晚,
绝口名途不更言。
诗意和赏析:
《屏迹》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避世的愿望。诗人选择屏蔽自己的行迹,远离尘嚣喧哗,寻求内心的宁静。他描绘了夕阳下柴门的宁静,山泉绕过竹林,通向幽静的花园;小径穿过田野,通往遥远的村庄。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漫步,微声吟唱,感受着霜叶的落下。他在这里放下思虑,坐在宴席前,触动窗帘,仿佛碧云翻涌。在闲暇的时刻,他感受到了一种兴味,但却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得如此之晚。诗人决心不再言说名利之途,选择了沉默。
整首诗以山水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追求宁静避世的愿望。诗人通过屏蔽自己的行迹,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他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静谧的环境中的自由散步,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感。这首诗词表达了对繁忙世界的厌倦,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以及对追求名利的决心放弃。它呈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宁静和自由。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愿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名利浮华的超脱态度。通过与自然的亲近和静谧的环境中的自由散步,诗人找到了真正的满足和宁静。这种对自然的追求和对宁静的向往,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思考的空间,让人在喧嚣的现实中感受到一丝宁静和自由。整首诗词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追求内心宁静的追求,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
共踏长安街里尘,吴州独作未归身。昔年旧宅今谁住,君过西塘与问人。
白马曾骑踏海潮,由来吴地说前朝;眼前多少不平事,愿与将军借宝刀。
传与东坡尊舅。欲作栏干护佑。心性慢些儿,先著他人机构。虚谬。虚谬。这段姻缘生受。
背之不见与无同。
清远山前烟雨蒙,黄巢矶畔水连空。旋芟芦荻炊朝饭,更斫芭蕉补漏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