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千万事,都不似归来。
是泽鱼堪钓,何田稻不栽。
客行元亭邑,家寄子陵台。
缅想二贤迹,吾颜亦靦哉。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彭泽道中怀严陵》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人生的种种事情,
都无法与回家相比。
鱼儿可在泽中嬉戏,
为何田间的稻谷却无法生长。
我作为客人行走在元亭邑,
我的家在子陵台上寄居。
我追忆二位贤者的行迹,
我的神情也变得黯然。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归家的渴望和对过往的思念之情。作者将人生的琐事与回家相对照,表明无论发生什么,回家才是最重要的。诗中提到的泽中鱼和田间稻谷,象征着舒适和安稳的生活,作者感叹为什么自己无法像鱼儿一样自由自在,为何稻谷却无法生长。描述了作者身为客人漂泊在外的境遇,同时思念着家乡的子陵台,表达了对家的眷恋之情。最后,作者追忆着两位贤者的行迹,体现了对他们的景仰和自己的不足之感。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家的渴望。作者以对比的方式,将琐碎的人生事物与回家相对照,突出了家的重要性。鱼和稻谷的形象描绘,凸显了作者对自由和安稳生活的向往。描写客行的境遇,表现了作者身处异乡的无奈和思乡之情。最后,通过追忆贤者的行迹,表达了对前辈的敬仰和对自身的反思。整首诗词在简洁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山北天泉苑,山西凤女家。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邯郸市上美人家,美人小袜青月牙,绣靴对着平头鸦。平头鸦,蹋场下;包银壶,驮细马。
翱翔曾在玉京天,堕落江南路几千。从事不须轻县宰,满身犹带御炉烟。
老树老且枯,数柯枝缀之。虫来食其叶,藤来缠其皮。幸然根本坚,未至甚雕披。风霜既无损,雨露犹见私。如何乌乌辈,同巢自倾危。斗击翼似斧,啄伤嘴如锥。树色岁时减,树力日夜衰。回头试一顾,但可相扶持。
竹杪风轻瓦雀哀,葛巾萧散步阶苔。放怀自对溪花笑,好事谁撑酒舫来。白发惊看今日老,青春刚到隔年回。壮心被酒如飞鹤,又逐红云上玉台。
华阳山雨拂轻尘,独步烟霞访隐真。笑傲太平云外客,安閒清世梦中身。金章名重人称贵,布褐才高道不贫。吟罢洞天风正淡,自知凡骨定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