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彭心斋讳逢源自作颂呈师师於一句下加三句》

中有居士,吞光饮露。
无相光中有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作者介绍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作品评述

《彭心斋讳逢源自作颂呈师师於一句下加三句》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释印肃。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彭心斋(一位人名)因灵感自作颂诗,特以一句话呈献给我的老师,接着加上了三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心灵的探索和追求。诗中提到了一个名叫彭心斋的人,他以居士的身份,通过吞食光明和饮用露水的方式来寻求灵性的滋养。他发现在无相光明中有相对应的身体存在,而在无明的路上又没有生命的指引。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彭心斋以居士的身份,以吞光饮露的形象,表达了对内心灵性的追求和探索。光明象征着智慧和启迪,而露水则代表清凉和润泽。通过这种方式,彭心斋试图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净化。

诗中提到的“无相光中有相身”表明在无形无相的光明中,存在着相应的身体。这句话探讨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的存在状态。而“无明路上无生路”则指出在迷茫的旅途上,没有明确的指引和生命的道路。这种暗示了在追求心灵境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惑和迷失。

整首诗词意境深远,意味着寻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越。通过彭心斋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于内心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诗词鼓励人们在追求心灵自由的旅途中坚持不懈,不断超越自我,寻找内心的光明与真理。

  • 《送进士刘松》

    滔滔皆鲁客,难得是心知。到寺多同步,游山未失期。云低春雨后,风细暮钟时。忽别垂杨岸,遥遥望所之。

  • 《珍珠帘》

    阴阳内感相交结。有铅汞、分八卦罗列。金鼎炼黄芽,正一阳时节。子后午前方进火,向玉炉、烹成白雪。通彻。这玄关、深奥难轻泄。因师指诀幽微,把金丹大药,将来分说。捉住虎龙精,自然日月。造化天机人怎晓,换俗骨、永无魔折。超越。望仙都稽首,朝元金阙。

  • 《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 《西江月》

    药产西南坤地,金丹只此根宗。学人著意细推穷。妙绝无过真种。了一万般皆毕,休分南北西东。执文泥象岂能通。恰似哑人谈梦。

  • 《忆王孙》

    分明七宝更休论。七座门开各有门。一四一三各彼吞。返阳魂。便是

  • 《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诗三首》

    闻说楼居似地仙,不知门外有尘寰。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