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

寿考人间福,贤明阃内宗。
铭传史官笔,墓绕故乡松。
双剑归还合,南陔养莫容。
登堂曾拜客,凄怆望新封。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是苏颂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太君的哀悼和追思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太君离世,享受着人间的福祉,
在阴间保佑着贤明的皇宫宗族。
她的名字将永远载入史官的笔端,
她的墓地环绕着故乡的松树。
双剑将她带回合葬之地,
她在南陔安享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她曾经站在堂前迎接宾客,
如今只能凄怆地望着她新封的坟墓。

诗意与赏析:
《彭城县太君挽辞二首》是苏颂写给已故太君的挽辞诗。通过描绘太君的离世和追思,诗人表达了对太君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死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太君被描绘为一个享受了福祉的人,她的贤明和美德在皇宫和宗族中得到了认可和传承。她的名字将永远被铭刻在史官的笔端,这体现了她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太君的墓地被松树环绕,松树象征着坚韧和长寿,也暗示着太君的精神永存。而双剑则象征着太君的威严和荣誉,它们将太君带回合葬之地,使她能够在南陔安享安宁的生活。

诗的最后几句描绘了太君曾经在堂前迎接宾客的场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现在凄怆地望着自己新封的坟墓。这种对生死和时光变迁的反思,使人不禁感叹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整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太君的敬爱、赞美和怀念之情,展现了苏颂对生命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也展示了生死和时光流转的哲理,让人对人生和命运产生思考。

  • 《南昌晚眺》

    南昌城郭枕江烟,章水悠悠浪拍天。芳草绿遮仙尉宅,落霞红衬贾人船。霏霏阁上千山雨,嘒嘒云中万树蝉。怪得地多章句客,庾家楼在斗牛边。

  • 《寿陈运干》

    节过中和日有三,台星一点下江南。因仍睿算疏恩宠,多少春风在笑谈。颂祝椒花随以柏,恩袍欺草绿於蓝。儿孙更祝无穷寿,齐指庄桩原与参。

  • 《连雨江涨二首》

    急雨萧萧作晚凉,卧闻榕叶响长廊。微明灯火耿残梦,半湿帘栊浥旧香。高浪隐床吹瓮盎,暗风惊树摆琳琅。先生不出晴无用,留与空阶滴夜长。

  • 《人日对雪》

    人日逢晴胜,不晴雪亦嘉。当由催剪绿,碎却几梅花。

  • 《宣妙寺偶成》

    满座清风来古木,半窗斜日下危岑。观僧弈罢了无事,一枕凉生冰雪襟。

  • 《将别颍叟弟》

    兄弟无聊各数年,东堂犹喜聚炊烟。悠然汝更寻灵照,别后吾知忆惠连。击汰便应从橹外,看书谁与共灯前。明朝不待冬冬鼓,只有关门及早眠。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