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诗》

寂寂禅林绕篆香,长廊古殿总虚凉。
楩柟蔽日空交影,乌鹊驯除不乱行。
灭想自成清净界,争机端作是非场。
灼然祖意休生解,炯炯寒灯一点光。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陪元允大受游天宁寺诗》是宋代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天宁寺中的景色和禅修的境界,表达了清净、宁静与智慧的主题。

这首诗以禅林为背景,以寺庙的景色为线索,通过对长廊、古殿、楩柟、乌鹊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篆香缭绕,让人感受到禅宗修行的氛围。长廊和古殿所散发的虚凉感,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楩柟的影子交相辉映,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诗情画意。而乌鹊被善待,不再扰乱行进,象征着修行者内心的安宁和平和。

诗人通过描绘禅修的场景和环境,表达了灭除杂念、追求内心清净的愿望。他说自己的思维已经净化,达到了清净界的境地。在这个清净的境地中,世俗的是非已经不再有意义,不再干扰内心的平静。诗人呼应禅宗的思想,认为争斗和争论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的明亮。

最后两句“灼然祖意休生解,炯炯寒灯一点光”,展示了诗人对禅宗的领悟和对真理的追求。诗人认为禅宗的智慧就像一盏寒灯,在黑暗中闪耀出微弱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仅照亮了禅宗的道路,也点燃了诗人内心对生命的理解和解脱的渴望。

这首诗词通过寺庙景色的描写,以及与禅修相关的意象,传达了禅宗的理念和修行的境界。诗人通过描绘清净的境地和追求智慧的内心,展示了禅修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诗词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运用,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送千岩摘稿还仲仁》

    借得千岩一卷诗,吟窗尽日不停披。苍波溜雨岷峨柏,赤石封苔岣嵝碑。不是胸中横屴崱,如何笔下许瑰奇。还君此宝文房裹,应有神明为护持。

  • 《次秘丞李希声新省韵》

    吾皇德泽小沧溟,倒载干戈不用刑。天以图书效河洛,人如兰玉秀阶庭。石渠尽日蓬山影,金殿凌虚帝座星。从此崇文三万卷,权舆甲部圣师经。

  • 《东鲁门泛舟二首》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

  • 《结袜子》

    汉家九陛飞秋霜,公卿会立朝明堂。王生何人谈老黄,廷辱廷尉理不山。廷尉跪结袜,有如壮夫出胯下,面无惭色神洋洋。君不见黄石公进张良,夏侯章诋孟尝,长者之名从此扬。

  • 《题何秀才诗禅方丈》

    景建谈之子,诗禅丈室宽。能将铅椠事,止作葛藤看。坏衲蒙头易,玄机得髓难。何因清夜话,分我一蒲团。

  • 《臂阁自砭》

    云长凿骨未为奇,断臂亭亭对祖师。万法从心当自省,个别冷暖有鱼和。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