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偶作二首》

未仕思从仕,言归盍赋归。
世方疎直道,身亦堕危机。
旧宅存松桂,春山富蕨薇。
渊明觉今是,伯玉悟前非。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作品评述

《偶作二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赵蕃。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昔日未谋求仕途,如今却在言归之时又怀念过去。这个世界对真实的道德观念越来越疏远,而我自己也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旧时的住处依然保存着松树和桂树的香气,春天的山野则长满了蕨和薇草。我深感渊明觉悟了当下的现实,而伯玉则认识到了过去的错误。

这首诗词中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感受和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作者曾经未谋求仕途,但现在又开始思考回归家园的问题。他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气感到失望,认为直爽的道德观念正在被人遗忘。与此同时,作者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不安全,可能面临危险。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回忆起旧宅中的松桂芬芳和山野中的蕨薇丛生。这些景象成为了他内心的寄托和对美好过去的怀念。

诗词中提到的渊明和伯玉是两位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渊明是指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嵇康,他以才华横溢和直言不讳而闻名。伯玉则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屈原,他是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也是《楚辞》的主要作者之一。通过提及这两位历史人物,作者可能意味着自己在当下的境况中有所觉悟,而且也认识到过去自己的错误。这种自省和反思使得诗词更具深度和内涵。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个人经历和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下社会风貌的失望。通过运用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的象征意义,作者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融合,呈现出一幅丰富而深刻的诗意图景。

  • 《题普贤寺》

    何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经年来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 《天鉴》

    何劳谄笑学趋时,务实清修胜用机。猛虎十年摇尾立,苍鹰一旦醒心飞。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竞不违。事历艰难人始重,九层成后喜从微。

  • 《送赵惠卿赴玉沙法曹赴玉沙法曹》

    不辞艰险涉江湖,素志惟期欲展舒。平允外应无别法,坦夷中自有享衢。虽云天远雁行近,未至风高鱼素疏。见说民淳须事简,不妨宦学进工夫。

  • 《达磨赞》

    豁然无圣,自作自败。面壁钉樁,犹敢捏怪。尀耐神光屙一堆,引他臭秽遭他坏。咦,葛藤荒草遍乾坤,年年賸欠春风债。

  • 《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蜀牋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翦裁。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瓌。

  • 《送从舅端适楚地》

    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